时间: 2025-04-30 22: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51
忆秦娥 春暮
王贞仪 〔清代〕
春雨歇。杨花两岸飞晴雪。
飞晴雪。江途渺渺,扬舲三浙。
潮来胥口声悲咽。
烟波一棹真浮叶。
真浮叶。蓬窗闲坐,书翻越绝。
春雨停止了,杨花在两岸飞舞,像晴天的雪一样。江面渺茫,船只在三浙之间扬帆而行。潮水涌来,胥口的浪声悲切而哀伤。烟波浩渺,一只小船仿佛漂浮在叶片上。真的是浮在叶子上。闲坐在蓬窗前,书本翻动,似乎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烦恼。
“扬舲三浙”提及的是浙江一带的水域,三浙是指浙江的三个重要水域。此处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王贞仪,清代女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她的诗歌语言清丽,情感细腻,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表现了春暮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可能是在船上游历时写下的,兼具游览和思考的双重情感。
《忆秦娥 春暮》是一首描写春末江南水乡自然景色的诗,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雨后的清新与生机。开头的“春雨歇”便是春天的结束,紧接着的“杨花两岸飞晴雪”则是春天的余韵,描绘了春天的美好,给人以轻柔、细腻的感受。通过“江途渺渺,扬舲三浙”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意境,仿佛在茫茫江水中行舟,心绪飘渺。
接下来的“潮来胥口声悲咽”,则转入忧伤的情感,潮水的声音让人感到悲哀,似乎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蓬窗闲坐,书翻越绝”,则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心灵的超脱与思索,似乎在书本中寻找内心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春天的生机勃勃到潮水的悲咽,再到内心的宁静,构筑出一幅动人心弦的春日图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孤独与宁静的内心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杨花两岸飞晴雪”中的“晴雪”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潮来胥口声悲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书翻越绝”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