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仲弟十绝》

时间: 2025-04-23 03:29:04

诗句

行遍高台到曲池,闲将白发照清漪。

未应官舍无幽事,亦有临流啸咏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29:04

原文展示:

行遍高台到曲池,闲将白发照清漪。
未应官舍无幽事,亦有临流啸咏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高台与曲池之间的情景,悠闲地用白发映照着清澈的水波。尽管官舍没有幽静的事务,但在流水之旁,依然可以吟唱和咏叹。

注释:

  • 高台:高耸的台地,通常用于观景。
  • 曲池:弯曲的池塘,这里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白发:指年长的身份,象征着诗人的沧桑与智慧。
  • 清漪:清澈的水波,象征着自然的美。
  • 官舍:官员居住的地方,通常指代喧嚣的城市生活。
  • 临流:在水边,即靠近水流的地方。
  • 啸咏:吟唱,指在自然环境中表达感情。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高台”和“曲池”常被用来描述诗人游览时的优美风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茂甫,号石斋,南宋诗人,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被称为“宋诗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游历时,反映了他在游览中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态度,展现了他追求清净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和仲弟十绝》透视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首诗中,诗人游走于高台与曲池之间,展现了他对美好自然的欣赏。诗人将白发与清漪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虽然身处官舍,但诗人并不向世俗妥协,他更愿意在临流之处,吟唱自己的诗篇。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纷扰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遍高台到曲池:描述诗人游历的过程,显示出他热爱自然、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2. 闲将白发照清漪:用白发映照清波,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也隐喻着岁月的流逝。
  3. 未应官舍无幽事:虽说官舍中没有幽静的事务,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冷漠。
  4. 亦有临流啸咏时:在水边吟咏,表明诗人追求自然生活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白发照清漪,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抛弃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曲池:代表自然的柔美与变化。
  • 白发:象征经验与智慧。
  • 清漪: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地点是? A. 高台和曲池
    B. 山谷和田野
    C. 官舍和街道
    D. 河流和湖泊

  2. 诗人用什么象征岁月的流逝? A. 青丝
    B. 白发
    C. 清漪
    D. 曲池

  3. 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热衷官场
    B. 追求自由与自然
    C. 忙于世俗事务
    D. 无所事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 王维的《鹿柴》:描绘山水之美,体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刘克庄 vs. 王维

  • 刘克庄侧重于清新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中有明显的游览痕迹。
  • 王维则是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静谧的隐逸生活,语言上更加简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背景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熊茂初驾部贬浙江 赋得燕台春草送袁司徒乃弟还广 待漏 飞来寺 其二 飞来寺 其一 朔日早朝 春日郊行 游海珠寺 赠陈毓瑞 识时梅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审权 龠字旁的字 病染膏肓 攴字旁的字 显开头的成语 包含辟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壸范 鱼门 鬲字旁的字 荡荡之勋 南去北来 己字旁的字 暗绿稀红 肉头 色衰爱寝 取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