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佛教子岭》

时间: 2025-05-06 02:37:51

诗句

冈回岭转翠相重,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51

原文展示:

过佛教子岭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冈回岭转翠相重,
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
此身今落花图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山岭的重叠和青翠,诗人在追寻与山的对话,却发现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情。诗人担心自己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是隐喻的摩诘山,自己此刻就像是一幅落花的画卷,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

注释:

  • :山冈,指小山或丘陵。
  • 翠相重:形容山的青翠重叠,表现出层峦叠嶂的景象。
  • 觅语:寻找交流之语,意指与自然或山的对话。
  • 摩诘:指王维,诗人,善于描写山水,常以山水寄托情感。
  • 落花图中:形容自身如同一幅描绘落花的画作,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德润,号子未知,生于宋朝,因其诗作多描写山水风景而为人所知。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过佛教子岭》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佛教文化影响下,诗人可能在此时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山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开头的“冈回岭转翠相重”展现出层峦叠嶂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觅语酬山”,在寻求与山的交流时,折射出一种对内心情感的探寻。接下来的“却恐前一是摩诘”,则显露出一种自我怀疑和对比,暗示了对王维的仰慕与不安。最后两句将诗人的感受凝聚在“此身今落花图中”,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无奈,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幅被时间定格的画卷。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层次,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层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诗人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冈回岭转翠相重:描绘山的层次与色彩,表达出自然之美。
  2. 觅语酬山未了工:寻求与山的对话,表现出内心的探索与思考。
  3. 却恐前一是摩诘:表达对王维的敬仰,同时流露出自我怀疑。
  4. 此身今落花图中:将自身比作落花的画卷,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落花,表达生命的无常。
  • 对仗:山与水的对比,营造出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短暂的感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我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冈与岭:象征自然的层次感,表达出一种高远和深邃的意境。
  • :代表生机与希望,展现自然的美丽。
  • 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唤起人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冈回岭转翠相重”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海洋
    • B. 山岭
    • C. 草原
  2. “此身今落花图中”中“落花”象征什么?

    • A. 丰收
    • B. 短暂的生命
    • C. 美好的爱情
  3. 诗人对王维的态度是?

    • A. 尊敬与仰慕
    • B. 嫉妒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过佛教子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的美景,但李弥逊更多地体现了自我反思的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再和) 浣溪沙 浣溪沙 云窝寺相思树 浣溪沙 其四 吉祥寺 浣溪沙二首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春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男欢女爱 倾挠 东风化雨 户字头的字 收养 教手 殳字旁的字 素蕤 穴宝盖的字 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偎香倚玉 包含燧的词语有哪些 买上嘱下 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掩目捕雀 齐次多项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