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1:07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
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
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
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
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
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全诗翻译:
岷山岭南与北,徐州与东海相隔西边。
你此行何时才能到达,送你千行泪水满面。
在这遥远的地方我只能高枕而卧,
清风拂面我独自撑着拐杖。
在这危难时刻我们暂且相见,
我已衰老,心中迷茫无比。
风尘仿佛还未散去,你将何时归来?
兄弟分离的痛苦,容颜因病而衰老。
江边的高塔可见,日落时分望向故乡的台。
我心系北方,齐州究竟在何处?
如今姑姑在海边,两位弟弟也在山东。
你去战乱之地寻找机会,
我盼你能来看看通路。
穿着短衣防战乱,骑马追逐着秋风。
不要让自己流落他乡,
长久仰望碣石与鸿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风格悲慨、沉郁。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杜甫晚年,他生在战乱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个人生活艰辛,兄弟之间的分别更是加重了他的忧虑与思念。诗中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对乱世的无奈。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是一首充满了离愁别绪的诗篇。杜甫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于战乱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首联中的“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不仅交代了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兄弟间的距离与隔阂。接下来的“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更是用“万行啼”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不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尤其是“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不仅道出了兄弟间的离愁,更透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最后几句更是将思乡与对未来的迷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悲伤而又无奈的结局。
杜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让人在阅读中感同身受。诗中不仅有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乱世的反思,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兄弟间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乱世中对亲人的思念与无奈,反映出人们在战乱时期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的字号是什么?
A. 子美
B. 孟郊
C. 诗圣
D. 工部
诗中提到的“岷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江苏
C. 湖北
D. 山东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白居易在兄弟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杜甫的诗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用轻松的语气表达思念之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