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3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31:37
扬旗
作者: 杜甫 〔唐代〕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
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
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来缠风飙急,去擘山岳倾。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在长夏的江边细雨中,府中空气清新。我的朋友聚会,肃静中传来异样的声音。初次宴请,就展现军装,整齐地排列在广阔的庭院中。庭院空荡荡,六匹骏马进来,骊马扬起旗帜。回族的马车低飞,闪烁着如流星般的光辉。来时急如狂风,去时如同撕裂山岳。物资都归还,俯身尽力,巧妙地占领平地。彩虹似的旗帜在手中掌握,舒展和收卷随心所欲。三州已被犬戎侵陷,只能看到西岭的青山。我公来训练猛士,想要夺取天边的城池。此堂不易登高,蜀地的日子已经安宁。我们暂且加餐,休息一下,别去打扰蛮人和荆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当时国家动荡,边疆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和军队的集结,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士兵的期望。
《扬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战斗气息的诗,诗中通过宴会的场景,展现了对未来战争的预感与期待。杜甫通过描绘“江雨”、“异声”、“军装”等细节,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诗中反复提到的“骊马”和“飞盖”,不仅象征了力量与荣耀,也隐含了对战斗的渴望。后半部分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尽管士兵们训练有素,但对抗外敌的道路并非易事。杜甫的用词精炼而富有力量,通过景象与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描写军事氛围的同时,透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描述了一个细雨绵绵的夏日,府中的清新气息。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君主(我公)宴请宾客,气氛庄重,传来不同寻常的声音,暗示着不安的局势。
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
在宴会上首次展示军装,整齐排列在庭院中,显示出军队的准备状态。
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
六匹马进入空旷的庭院,扬起旗帜,象征着军队的气势。
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回族的马车低飞,闪烁着如流星般的光辉,描绘出战斗的紧迫感。
来缠风飙急,去擘山岳倾。
描述了来势如风的战斗,去时如同撕裂山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斗的激烈。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战斗物资被收回,巧妙地占领平地,显示出军事策略的高明。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彩虹般的旗帜在手中,随意舒卷,象征着战斗的自由与希望。
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
三州已被外敌侵陷,只能看到西岭的青山,流露出无奈与悲伤。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君主来训练士兵,想要夺取远方的城池,暗示着对未来战争的渴望。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此堂难以高升,蜀地的日子已经安宁,表达了对安宁的珍视。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我们暂且加餐,休息一下,别去打扰蛮人和荆人,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期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安宁与战斗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思考和对士兵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家庭的思念
D. 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犬戎”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回族
C. 西北少数民族
D. 南方民族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激昂与愤怒
B. 悲伤与无奈
C. 轻松与快乐
D. 孤独与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和李白在诗歌主题上都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但杜甫的诗歌更注重现实与社会关怀,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