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3:04
策杖农家去,萧条绝四邻。
空田依垅峻,断藁布窠匀。
地薄惟供税,年丰尚苦贫。
平地饱官粟,愧尔力耕人。
我拄着拐杖走向农家,却见周围一片萧条,四邻都已荒废。
空旷的田地依然高低不平,断草堆得整齐均匀。
土地贫瘠只够缴纳税款,丰收年里农人仍然苦于贫困。
田地里满是官府的粮食,而我作为农人却感到羞愧。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其所表达的苦难与贫困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强调了农民的辛劳与无奈。诗中“平地饱官粟”的构想,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和不公。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现实主义风格和关注民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社会现象,关心农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诗人以自身的视角,记录了农家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对农村萧条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农民困境的同情。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受。开篇“策杖农家去,萧条绝四邻”直接展示了诗人前往农家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接着通过对空旷田地和草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农村的凋敝。
诗中“地薄惟供税,年丰尚苦贫”一句,深刻揭示了农民的困境:即使在丰收的年头,土地的贫瘠仍然使得农民生活艰难,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无奈。此外,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官府对粮食的掌控与农民的羞愧,突显了社会的不公与对比,令人在感慨中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愤懑。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递了对农民困境的深刻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家的萧条与农民的艰辛,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对农民的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环境是?
诗中提到的“地薄惟供税”意味着?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子翚的《策杖》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前者侧重于农村的萧条,后者则反映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