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0:40
原文展示:
柁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谈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白话文翻译:
船上的舵楼在冬日的斜阳下显得淡泊而宁静,我这一生经历了三钟(指三次重要时刻)和五车(指五次重要经历)。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谈论禅理,自称为居士,每年都会四处游历,见到许多僧人。 偶尔在船上抚摸着肚子,听着鼓声,暂时放下书本,看着雁群在沙滩上聚集。 先让毛笔(毛锥)来传达我的话语,如今镜中已见白发如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禅理、喜欢游历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吴则礼在游历途中,乘船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禅理的追求和对游历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船上冬日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追求和对游历生活的感慨。诗中“柁楼澹沲冬日斜”一句,以淡泊宁静的笔触勾勒出冬日船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半世三钟并五车”则概括了诗人一生的重要经历,显示出他对过往的回顾。后文通过“谈禅”、“行脚”等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禅理的热爱和游历的足迹。最后两句以“毛锥”和“霜华”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的依赖,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禅理的追求和对游历生活的感慨,体现了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三钟并五车”比喻什么? A. 三次和五次重要时刻 B. 三次和五次旅行 C. 三次和五次禅修 D. 三次和五次读书
诗中的“柁楼澹沲冬日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船上的宁静景象 B. 山上的宁静景象 C. 家中的宁静景象 D. 寺中的宁静景象
诗中的“谈禅作居士”表明诗人什么? A. 喜欢旅行 B. 喜欢读书 C. 喜欢谈论禅理 D. 喜欢写作
诗中的“年年行脚见僧伽”表明诗人什么? A. 每年都会四处游历 B. 每年都会读书 C. 每年都会写作 D. 每年都会禅修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