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蓦山溪·人间万事》

时间: 2025-05-01 13:46:50

诗句

人间万事,识破真归笑。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

浮沤幻体,生灭几时休,忘世梦,去贪争,达道真明晓。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命住性通天,有自然、无穷降耀。

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游阆苑,玩瑶池,玉帝金书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50

原文展示

蓦山溪·人间万事
作者: 刘处玄 〔元代〕

人间万事,识破真归笑。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
浮沤幻体,生灭几时休,
忘世梦,去贪争,达道真明晓。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命住性通天,有自然无穷降耀。
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
游阆苑,玩瑶池,玉帝金书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间万事的看破与释然。诗人认为,世间的恩爱和尘世情感都是无常的,最终都将被理解和解脱。浮华的事物,生与灭的循环何时才能停息?诗人提倡忘却世俗的梦境,摒弃贪婪与争斗,最终领悟到真理与明晰。微弱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变化与通达的道理深邃而微妙。命运的本质是通向天界的,自然法则无穷无尽。阳光普照,阴影消尽,蜕去外壳便可免于沉沦,游历仙境,玩赏瑶池,获得玉帝的金书命令。


注释

  • 识破:看透、明白。
  • 尘情:指世俗的情感。
  • 浮沤:形容事物的虚幻和不实。
  • 忘世梦:忘却世俗的梦境,追求更高的境界。
  • 蜕壳:比喻脱离旧我,获得新生。

典故解析

  • 阆苑: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境界。
  • 瑶池:西王母的居所,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 玉帝:道教神话中的天帝,象征权威与绝对的统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处玄,元代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个性化的文学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道教哲学,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世事的感悟与对道理的领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蓦山溪·人间万事》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刘处玄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中通过“人间万事”的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明人世间的种种事物都不过是浮云。接着,诗人将世俗的恩爱与尘情比作无常,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性。诗的中心在于“忘世梦,去贪争”,这是对人们贪欲和争执的警醒,提倡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浮沤幻体”,“微光觉照”来营造一种超然的气氛,暗示着对真理的追求与领悟。最后,诗人以“游阆苑,玩瑶池”结束,寄托了一种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对美好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宁静,带着哲学的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万事,识破真归笑:世间万事,只有看破真相,才能释然而笑。
  2.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世间的情感与爱恋,都是无常的,终将消逝。
  3. 浮沤幻体,生灭几时休:浮华的事物与幻影,生与灭的循环何时才能停止?
  4. 忘世梦,去贪争,达道真明晓:忘却世俗的梦,去除贪欲与争斗,才能领悟真实的道理。
  5.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微弱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变化与通达的道理深邃而微妙。
  6. 命住性通天,有自然无穷降耀:命运的本质是通向天界的,自然法则无穷无尽。
  7. 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阳光普照,阴影消尽,蜕去旧我便可免于沉沦。
  8. 游阆苑,玩瑶池,玉帝金书诏:游历仙境,玩赏瑶池,获得玉帝的金书命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恩爱比作无常,以强调其短暂性。
  • 对仗:如“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阆苑、瑶池象征理想的境界与人生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世间万事的看破与超脱,强调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阆苑:象征理想境界,代表一种超脱的美好状态。
  • 瑶池:与长生不老相关,象征对永恒的追求。
  • 微光:象征希望与启示,指引人们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看破? A.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
    B. 游阆苑,玩瑶池
    C.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蜕壳免沉沦”,意指要____,才能获得新生。 答案:脱离旧我

  3.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接受与超脱。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人生和情感的无常。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处玄 vs. 王维:刘处玄的诗更倾向于哲学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融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代文学通论》
  • 《道教文化与诗词》

通过这些材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与诗人的思想。

相关查询

挽昭怀皇后诗二首 其二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予一病七十日心呈牢落作诗自解 有感 遣兴 题长滩铺 题伯丈人黄待制归来堂 挽上官文季直二首 借用邓彦高韵 次涪陵游北岩寺伊川谪居尝传易於此有钩深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木萧疏 艮字旁的字 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欧 优弧 肩挑 拔宅上升 招摇撞骗 反犬旁的字 包含罡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金貂换酒 歺字旁的字 包含凑的成语 洞獠 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术 直眉睖眼 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