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遣兴》

时间: 2025-05-07 06:27:34

诗句

一身欲着身无处,万事不疑心始閒。

仆仆红尘皆苦相,何时挟策过东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7:34

诗词名称: 遣兴

作者: 李吕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身欲着身无处,
万事不疑心始閒。
仆仆红尘皆苦相,
何时挟策过东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想要归隐,不知身在何处;
万事都不再怀疑,心中才得以安闲。
在尘世中奔波,皆是苦楚相伴,
何时才能携策游历东山?

注释:

  • 一身欲着身无处: “一身”指一个人;“欲着身”表示想要安身立命;“无处”意为没有地方。
  • 万事不疑心始閒: “万事不疑”指对世事不再怀疑;“心始閒”则表示内心开始放松、安宁。
  • 仆仆红尘皆苦相: “仆仆”形容在红尘中奔波的样子;“红尘”则是指人世间的纷扰;“皆苦相”说明在这环境中感受到的都是苦涩。
  • 何时挟策过东山: “挟策”是指携带书册或游览的工具;“东山”是一个隐喻,代表归隐或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思考之际,反映出对世俗烦恼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遣兴》一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前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奈,欲求安身立命却无处可去,显示出一种困惑与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对世俗烦恼的感悟,诗人在繁忙的尘世中感受到的苦楚使他更加渴望逃避。最后一句“何时挟策过东山”则是对未来的期盼,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求。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尘世与理想生活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苦楚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身欲着身无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归宿的渴望。
    2. 万事不疑心始閒:通过放下怀疑,达到内心的宁静。
    3. 仆仆红尘皆苦相:在红尘中忙碌,感受到的是无尽的苦楚。
    4. 何时挟策过东山: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仗和隐喻的修辞手法,如“欲着身无处”与“万事不疑心始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 代表个人的归属感和存在。
    • 红尘: 象征繁忙的世俗生活。
    • 东山: 隐喻着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和自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尘世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D. 对家庭的思念
    2. “何时挟策过东山”中的“东山”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归隐生活
      • C. 诗人的故乡
      • D. 未来的希望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内心的矛盾?

      • A. 比喻
      • B. 对仗
      • C. 拟人
      • D. 排比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其意象更加细腻,描绘了山水的美丽;而李吕的《遣兴》则更直接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写作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永嘉崔道融 塞上 新岁对写真 五十 争名 上元放二雉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丁巳重阳 光启四年春戊申(一作归王官次年作) 偶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释币 画虎刻鹄 逆证 马字旁的字 体律 夔踓 欠字旁的字 投杼致惑 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前途未卜 弭盗安民 失明 几字旁的字 包含悫的词语有哪些 一灯如豆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