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金门 赋梅》

时间: 2025-05-07 09:45:24

诗句

金的?。

犹带枝头寒色。

休道北人浑未识。

自然梅有格。

初见花时摘索。

再见花时狼藉。

诗句眼前拈不出。

恼人楼上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24

原文展示

《谒金门 赋梅》
作者:李俊明 〔元代〕

金的。犹带枝头寒色。休道北人浑未识。自然梅有格。初见花时摘索。再见花时狼藉。诗句眼前拈不出。恼人楼上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梅花犹如金色,仍然带着枝头的寒意。不要说北方人全然不识梅花,自然有梅花的独特风韵。初次见到梅花时,便想要摘取;再见时,花已零落成堆。眼前的诗句难以提起,惹得楼上响起了笛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的:指梅花的色泽,形容其如金般的美丽。
  • 寒色:指枝头的寒意,象征冬天的寒冷。
  • 北人:北方人,指对梅花不熟悉的人。
  • :指气质和风韵。
  • 狼藉:形容花瓣零落,杂乱无章。
  • :提起、拿起。
  • 恼人:令人烦恼。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是冬天的代表花卉,常常与“岁寒三友”(松、竹、梅)并称。诗中提到北方人未识梅花,暗含对梅花独特气质的自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俊明是元代著名诗人,生活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为主,风格独特,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 赋梅》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特有的寒意,展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以“金的”形容梅花的外貌,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提到梅花的寒色,构建出一种清冷而又高雅的气氛。诗人自问北方人是否能够理解梅花的美,暗含了对梅花独特气质的自信。进一步描绘初见梅花时的渴望与再见时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恼人楼上笛”则通过笛声的插入,打破了诗的静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的:用“金”来形容梅花,强调其华美。
  • 犹带枝头寒色:描绘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美丽。
  • 休道北人浑未识:表达诗人对梅花独特气质的自豪,尽管有些人不识。
  • 自然梅有格:梅花自有其风韵,不需他人认可。
  • 初见花时摘索:初见时对美的渴望,想要将其采摘。
  • 再见花时狼藉:再见时却已是落花满地,感叹时光流逝。
  • 诗句眼前拈不出:面对此情此景,难以用诗句表达。
  • 恼人楼上笛:笛声打破了宁静,反映内心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的”来比喻梅花的美。
  • 拟人:梅花有“格”,赋予其性格特征。
  • 对仗:如“初见花时摘索”和“再见花时狼藉”,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梅花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诗人心中理想的美。
  • 寒色:象征冬季的凛冽与孤独。
  • 笛声:象征内心的烦恼与情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的”是形容什么的? A. 梅花的颜色
    B. 诗人的心情
    C. 北方的气候
    D. 冬天的寒冷

  2. “狼藉”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盛开
    B. 落花满地
    C. 诗句的无奈
    D. 笛声的响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表达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 《白梅花》 by 陶渊明:描绘梅花的独特之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梅》作对比,李白的诗更强调梅花在寒冬中的独立精神,而李俊明的诗则在梅花之美的同时,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收录元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驿鼓三首 其一 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其一 才尽 因忆两首 其二 因忆两首 其一 此游 其三 此游 其二 发洞庭,舟中怀钮非石树玉、叶青原昶 东陵纪役 其三 东陵纪役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得意之作 朝簿厅 云板 抛戈卸甲 肉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临事而惧 丽色 干糽 釒字旁的字 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轩轺 腼颜天壤 轰天震地 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