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曲歌辞。行路难》

时间: 2025-04-28 21:56:50

诗句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6:50

原文展示: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白话文翻译:

不要说行路难,夷狄与中国无异。
说起骨肉亲情,中间的门就像异域。
根源全在于人,路途也没有阻塞。
门前两条车辙,去哪里都可以。

注释:

  • 莫言:不要说。
  • 夷狄:古代对外族的称呼,这里暗指外族与中国的关系。
  • 骨肉亲:骨肉相连的亲人,指亲属。
  • 中门:指家中的大门。
  • 通塞:交通的畅通与阻塞。
  • :车辙,车轮行驶所形成的痕迹。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夷狄”与“中门”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待外族的态度与内外关系的复杂性。诗中表达了即使在外族与自己之间,仍然存在人情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夷中,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路途的艰难与人际关系,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观察。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行路难》通过“行路难”这一主题,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诗中提到的夷狄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亲情与外界隔阂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用“莫言行路难”开篇,直接否定了行路之难,暗示行路的困难并非来自实际的路途,而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接着,通过“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一句,强调了即使是亲人之间,若没有心灵的沟通,也会显得如同异国他乡。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则进一步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而非外在环境。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外部环境更为重要。最后一句“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则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度,暗示无论走向何方,只要有心,路途总是畅通的。整首诗在探讨人际关系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莫言行路难:否定了行路的艰难,暗示困难源于内心。
    • 夷狄如中国:表明外族与中国并无根本区别,强调人性相通。
    •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即使是亲情,若无沟通,亦显得陌生。
    •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问题在于人而非外在,强调内心的开放与沟通。
    •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表达出无论选择何种道路,心中有路,皆可通达。
  • 修辞手法

    • 对比:夷狄与中国的对比,强调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比喻:中门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反问:质疑行路的难易,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沟通。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只要心中有路,皆可畅通无阻。

意象分析:

  • 夷狄:象征外界的压力和隔阂。
  • 骨肉亲:象征亲密的人际关系。
  • 中门:象征沟通的通道。
  • 车辙:象征人生的选择与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夷狄如中国”是什么意思? A. 外族与中国没有区别
    B. 外族比中国好
    C. 中国比外族强
    D. 外族无法进入中国

  2. “中门如异域”表明了什么? A. 家庭关系亲密
    B. 亲人之间的隔阂
    C. 外界环境友好
    D. 行路无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聂夷中的《行路难》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国家与个人的责任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的唐代文学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谑雪 赏莲 子夜歌 其三 画 其二 赠放烟火者 寄余复婴 为林中州书棠梨白头 云门寺 大风连夜起七首 其七 避贼书事十三首 其十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恭默守静 鹵字旁的字 包含澍的词语有哪些 领览 田父之获 米字旁的字 老罴当道 仙首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神鬼难测 泉曲 另眼看觑 邦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