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怀二十四首》

时间: 2025-05-05 09:38:28

诗句

孟轲去齐魏,贾谊之长沙。

圣贤良已矣,吾道空咨嗟。

徒言青松枝,不如桃李花。

太息安陵子,知时为世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8:28

原文展示

感怀二十四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孟轲去齐魏,贾谊之长沙。
圣贤良已矣,吾道空咨嗟。
徒言青松枝,不如桃李花。
太息安陵子,知时为世夸。

白话文翻译

孟子离开了齐国和魏国,贾谊则在长沙任职。古代的圣贤们已然去世,我的道理却无处可问,只能叹息。空谈青松的坚韧,终不如桃李的芬芳。感叹安陵子的悲哀,只有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在世上自夸。

注释

  • 孟轲:即孟子,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 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过秦论》闻名。
  • 空咨嗟:无可奈何地叹息。
  • 青松: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桃李花:象征美丽和繁荣。
  • 安陵子:指安陵君,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可能象征着有志而不得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悲悯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创作背景

《感怀二十四首》是在刘基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失意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刘基对古代圣贤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提及孟子与贾谊,显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代缺乏这样的人物。接着,诗中提到“吾道空咨嗟”,传达出一种失落感,表明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随后,诗人通过青松与桃李的对比,表现出他对坚韧与美丽的思考,青松虽好,却逊色于桃李的绚烂,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与期待。最后,诗人以安陵子的感叹结束,寓意在复杂的时局中,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在世上自我夸耀,这是一种对理解时局、适应环境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孟轲去齐魏:提到孟子的流亡,象征着理想的失落。
  2. 贾谊之长沙:贾谊的遭遇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环境。
  3. 圣贤良已矣:古代的贤人早已不在,表达了对理想人物的怀念。
  4. 吾道空咨嗟:对当下局势的无奈和失望。
  5. 徒言青松枝:空谈青松的刚毅,实际上却无济于事。
  6. 不如桃李花:桃李的美丽更值得追求与珍视。
  7. 太息安陵子:感叹安陵子的命运,暗指对历史人物的惋惜。
  8. 知时为世夸:指明只有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出众。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松与桃李的对比,表现出价值观的变化。
  • 象征:青松象征坚持,桃李象征光彩与成就。
  • 叹息:情感的抒发通过叹息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了理解和适应时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刚强的品质,常用于表达人格的高尚。
  • 桃李:象征美丽、繁荣,常用来表现理想和希望。
  • 安陵子:象征对历史人物遭遇的感慨,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哪个历史人物是诗中提到的圣贤? A. 孟子
    B. 诸葛亮
    C. 司马迁

  2. “青松”与“桃李”的主要对比是什么? A. 坚韧与美丽
    B. 真实与虚幻
    C. 古代与现代

  3. 诗中提到的“安陵子”主要象征什么? A. 志向远大
    B. 对时局的理解
    C. 个人的悲哀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两者均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刘基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简史》
  • 《刘基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泛溪 题仙游寺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上江州李史君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 送淮阴丁明府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 上汴州令狐相公 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穷困潦倒 切问近思 尧雨舜风 洞达事理 救过补阙 孤雏腐鼠 斗辨 溢美之辞 进给 飠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剩汤腊水 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