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06:21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清明过后春光好,鸟语关关。
绿愠红喧。不断香风扑鼻酸。
花枝肯向瓶中老,禁受馀寒。
留与谁看。一晌沈吟已夜阑。
清明节过后,春光明媚,鸟儿在欢快地鸣唱。
绿树成荫,红花盛开,香风阵阵扑面而来,令人感到一丝酸楚。
花枝怎么能老在瓶中,忍受着残留的寒意?
留给谁去欣赏呢?我在此处沉吟,直到夜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清明”这一节日,可以引申出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84-1944),字觉民,号榆生,近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他的诗风兼具传统与现代,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后的三天,正值春光明媚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采桑子 清明后三日作》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词的开头便以“清明过后春光好”引入,给人一种春日生机盎然的感觉。鸟儿的鸣叫、绿树的生长、红花的争艳构成了生动的春景。接着,诗人用“扑鼻酸”来形容香风的味道,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令人感到一丝伤感。
“花枝肯向瓶中老,禁受馀寒”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衰老的无奈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花枝在瓶中老去,象征着被束缚的美好,忍受着残余的寒意,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最后,诗人以“留与谁看”发问,显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孤独,似乎在感叹即便美好存在,却无人分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及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明过后春光好”中的“春光”指的是: A. 春天的光明 B. 春天的阴暗 C. 春天的花香
“花枝肯向瓶中老”的意思是: A. 花枝能够永葆青春 B. 花枝在瓶中会变老 C. 花枝不喜欢瓶子
“留与谁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B. 对花的喜爱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