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8:53
再赋石翁石婆
石翁谁怒犹睥目,
石婆多愁鬓先秃。
荒山野水四无人,
二老对立今几春。
珠襦玉匣化为土,
金鴈银凫亦飞去。
知是六朝何帝陵,
摩挲碧藓俱无语。
再作一首关于石翁石婆的诗。
石翁虽然愤怒,却依旧睁大眼睛看着,
石婆因为多愁善感,鬓发早已斑白。
荒山野水四周无人,
这两位老人对立在这里已多少个春秋。
昔日的珠衣玉匣如今化为泥土,
金雁银凫也都已经飞走。
知道这里是六朝时期哪位帝王的陵墓,
轻抚着青苔,却无言以对。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中通过石翁与石婆的形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遗迹的思考。
《再赋石翁石婆》是杨万里在观察自然与历史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石翁和石婆的形象,展现了人类对岁月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沉思。开篇以“石翁谁怒犹睥目”引出石翁的形象,虽然是石头制成的,但其眼神中似乎仍流露出怒火,象征着对世事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石婆的“多愁”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对生命短暂的忧虑。
在荒凉的山水之间,二老默默对立,仿佛在思考自己的过往与未来,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往日的辉煌——“珠襦玉匣”已化为尘土,象征着繁华的消逝与历史的无情。诗的最后两句通过“知是六朝何帝陵”引出了历史的厚重感,石翁石婆的存在如同这片土地的见证者,虽有千言万语,却“俱无语”,显示了对历史的敬畏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沉思,揭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孤独。
诗词测试:
石翁的怒目象征着什么?
“珠襦玉匣”化为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