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3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38:51
凉波倒浸层楼影,疏柳寒塘。帘里重阳。一朵秋花点鬓黄。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约略新妆。曾把茱萸酒数行。
清凉的波光倒映在高楼的影子里,稀疏的柳树映在寒冷的塘水旁。帘子后是重阳节的时光。一朵秋花点缀着鬓发的黄。无缘无故引发了离别者的怨恨,心中不禁萦绕不去。她约略地化了新妆,曾经一同饮用过茱萸酒,数着那一行行的情思。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细腻的情感,并且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生动。
创作背景:此首词写于清代,正值重阳节时节,诗人借用自然景色来抒发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节庆中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采桑子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清冷的秋天描绘了湖面倒映的楼影、稀疏的柳树和寒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孤寂的氛围。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然而在诗人的笔下,它却成了离愁的引子。诗中的秋花点缀着鬓发的黄,似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一句,深刻地表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思念,诗人用“无端”二字,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突然而无奈。结尾的“曾把茱萸酒数行”则进一步揭示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寂之间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伤感与思念,表达了人们在节庆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离愁与思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无端惹起离人恨”中的“无端”意指什么?
A. 有原因
B. 无缘无故
C. 意义重大
D. 有所指向
诗中提到的“茱萸酒”是用什么酿成的?
A. 玫瑰花
B. 茱萸花
C. 牡丹花
D. 兰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王时翔的《采桑子三首 其二》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深邃,前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两者都展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