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0:24
曹山 其二
作者: 陈广宁 〔清代〕
山循石窦入,曲折难摹写。
暗牖穿穴深,飞瀑缀帘下。
面面开画图,胜境尘世寡。
西曜射流光,峭壁忽丹赭。
岭松涧横截,山梁云倒泻。
差似入仙源,颇宜居隐者。
何年此读书,慨息发中野。
山路蜿蜒穿过石窦,曲折得难以描写。
暗暗的窗户开在深穴之中,飞瀑从上面垂下如同帘子。
从各个角度看去,山中风景如画,世间胜境少有。
夕阳的光辉照射在溪流上,峭壁上瞬间变成丹红色。
山岭的松树在溪水上横截而过,山梁上的云彩像瀑布一样倒泻。
这地方仿佛是进入了仙境,非常适合隐士居住。
不知何年我在此读书,感慨万千,叹息于这荒野之中。
作者介绍: 陈广宁,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擅长山水诗,崇尚自然,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士人对自然的向往与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线,展现了山的雄伟和幽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山间的奇特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开篇“山循石窦入,曲折难摹写”,便将读者引入了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激发出探索的欲望。接着,诗人通过“暗牖穿穴深,飞瀑缀帘下”来描绘山中幽深的洞穴和飞流而下的瀑布,构建出一个神秘而壮丽的自然空间。
整首诗的意境逐渐升华,到达“差似入仙源”的境地,表达了对自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西曜射流光”、“峭壁忽丹赭”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美感,使人心灵得到洗涤与升华。最后一句“何年此读书,慨息发中野”则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属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士生活场景,传达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山循石窦入”中“石窦”指什么?
A. 石头洞穴
B. 大山的名称
C. 河流
诗中描写的“飞瀑”是指什么?
A. 高高的水流
B. 低矮的水流
C. 静止的水面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A. 世俗生活
B. 隐逸生活
C. 旅行生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山水题材上的不同表现,反映出各自的情感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