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 其八》

时间: 2025-04-28 17:51:28

诗句

九夏光阴一瞬间,休论城市与深山。

大圆觉是安居处,坐断毗卢境界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1:28

原文展示:

九夏光阴一瞬间,
休论城市与深山。
大圆觉是安居处,
坐断毗卢境界宽。

白话文翻译:

九个夏天的时光转瞬即逝,
不必再讨论城市与深山的区别。
大圆觉是我们安居的地方,
在这里,超越了毗卢的境界,显得极其宽广。

注释:

  • 九夏:指九个夏天,象征时间的流逝。
  • 光阴:时间,指岁月。
  • 休论:不必讨论。
  • 城市与深山:对比城市的繁华与深山的宁静。
  • 大圆觉:佛教术语,指圆满的觉悟,象征着真实的安宁与智慧。
  • 安居处:安稳居住的地方。
  • 毗卢:毗卢遮那佛,象征智慧与光明。
  • 境界:境地,境况。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大圆觉”与“毗卢”都来源于佛教文化。大圆觉是指一种极高的觉悟境界,而毗卢遮那佛则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佛之一,象征着宇宙的真理和智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智慧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释善果,是宋代的一位高僧,其诗多以佛理为主题,语言简练而深邃,常常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与宁静的山野之间的思考中写成,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夏光阴一瞬间”开篇,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令人感到岁月的珍贵。接着,诗人提出“休论城市与深山”,表明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城市的繁华与山林的宁静都显得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安宁和觉悟。最后两句提到“大圆觉”和“毗卢境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认为真正的安居之处是内心的觉悟,而不是外在环境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智慧超越外在的物质世界。诗中深邃的哲理与简洁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这首诗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夏光阴一瞬间”:强调时间的短暂,暗示人生如梦。
  2. “休论城市与深山”:无论是喧嚣的城市还是宁静的深山,都是外在的事物,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归属。
  3. “大圆觉是安居处”:指出真正的安居之处在于内心的觉悟状态,而不是物理空间。
  4. “坐断毗卢境界宽”:强调内心的宽广与自由,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与深山的对比,突出主题。
  • 隐喻:大圆觉代表内心的智慧与宁静。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智慧超越了外在环境的选择,呼唤人们关注精神世界而非物质世界。

意象分析:

  • 光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珍贵。
  • 城市与深山:象征繁华与宁静的对立。
  • 大圆觉:象征完全的觉悟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内心的安宁
    C. 城市的繁华
    D. 自然的美丽

  2. “大圆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外在环境
    B. 内心的智慧与宁静
    C. 人生的烦恼
    D. 物质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毗卢”指的是哪位佛? A. 释迦牟尼
    B. 毗卢遮那佛
    C. 阿弥陀佛
    D. 观音菩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但更集中在个人情感上。
  • 《登高》:在面对自然的壮阔时,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仲良春晚即事 跋澹庵先生辞工部侍郎答诏不允二首 披僊阁上酴醾二首 湖天暮景五首 攸山望石臼湖 记梦三首 其三 寄题南昌尉厅思贤亭 侧溪解缆 秋夕书怀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欢君 兢兢战战 民纪 山字旁的字 逐机应变 包含词的成语 无字旁的字 螳螂黄雀 耽荒 相迕 翠羽明垱 爱才如命 包含蛮的词语有哪些 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拾级 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