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

时间: 2025-05-04 01:16:21

诗句

毕竟人间事渺茫。

城西犹记数垂杨。

忽然如此寄他乡。

乞食真成无赖贼,低头岂止九回肠。

客中何地著疏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6:21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毕竟人间事渺茫。
城西犹记数垂杨。
忽然如此寄他乡。
乞食真成无赖贼,
低头岂止九回肠。
客中何地著疏狂。

白话文翻译

这毕竟是人间的事情,实在是渺小而模糊。
我仍记得在城西那几棵垂杨树。
突然间,我就寄居在了他乡。
乞讨生涯真的使我变得无赖,
我低下头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在客居之地,何处才算得上是我的狂放不羁呢?

注释

  • 毕竟:终究,最终。
  •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犹记:仍然记得。
  • 寄他乡:寄居在外乡,流落他地。
  • 乞食:乞讨食物。
  • 无赖贼:形容失去尊严,沦落到乞讨的地步。
  • 九回肠:形容心情复杂,感慨万千。
  • 疏狂:放纵不羁,表露个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骞,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郑骞身处他乡之际,表达了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浣溪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理,诗人在对人间事物的感慨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开篇“毕竟人间事渺茫”,表明对生活的思考,似乎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接着,他回忆起昔日的家乡,城西的垂杨树,勾起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在他乡寄居,生活的艰辛让他感到无助,以至于自嘲为“乞食真成无赖贼”,表达了他对生存的无奈与屈辱。最后一句“客中何地著疏狂”,似乎是在探讨他在异乡的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带有一丝无奈和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一种孤独感以及对人生的思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毕竟人间事渺茫:表明对世事的看法,认为人间的事情是模糊的,难以把握。
  2. 城西犹记数垂杨:回忆起家乡西边的几棵垂杨树,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3. 忽然如此寄他乡:感叹自己突然流落他乡,寄居在外,心情复杂。
  4. 乞食真成无赖贼:自我贬低,形容自己的生活窘迫,感到失去尊严。
  5. 低头岂止九回肠:低头沉思,心中感慨万千,情感复杂。
  6. 客中何地著疏狂:在异乡的生活让他思考自己的个性与处境,体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乞讨比喻为“无赖贼”,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乡之情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怀念。
  • 乞食:表现了生活的窘迫与无奈。
  • 他乡:代表着离别与孤独的境地。
  • 疏狂:象征个性的放纵与对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西”指的是哪里?

    • A. 家乡
    • B. 他乡
    • C. 远方
  2. 诗人自称“无赖贼”,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
    • C. 快乐
  3. “低头岂止九回肠”中的“九回肠”意指:

    • A. 心情复杂
    • B. 食物
    • C. 家乡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郑骞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但郑骞更侧重于无奈与迷茫,而李清照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郑骞诗文集》
  • 相关的古典文学研究书籍

相关查询

闻常伯韩公下世感赋 忆仲子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多稼 十月 同方叔自郡城归故园 寄邦佐弟归乡 和叶枢相送芍药 洗竹 陈德承致政一子中舍选次子中漕台与余二息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诚意正心 幼主 横拖倒拽 包含渭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欧洲美元 打成平手 徒劳无益 黄种 麥字旁的字 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宗学府 嶒崚 齿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干二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