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邦佐弟归乡》

时间: 2025-05-07 07:13:32

诗句

冯公岭上翠摩空,下视群山千万重。

想得行人归意速,又穿云树过前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3:32

原文展示:

寄邦佐弟归乡

冯公岭上翠摩空,下视群山千万重。
想得行人归意速,又穿云树过前峰。

白话文翻译:

在冯公岭上,青翠的山峰直插云空,俯视下面群山重重叠叠。
我想起行人急于归乡的心情,仿佛他已经穿过云层,走过树木,抵达前面的山峰。

注释:

  • 冯公岭:指一座山岭,可能是一处特定的地名。
  • 翠摩空:青翠的山峰高耸入云,形容山的高大与美丽。
  • 下视:向下看。
  • 群山千万重:形容山峦起伏,层层叠叠。
  • 行人:指归乡的人。
  • 归意速:急切的归乡之情。
  • 穿云树:指穿越云层和树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归乡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90年,卒于1150年,字宗懋,号退庵。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山水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姜特立的游历过程中,正值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时。诗中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归乡的急切之情,反映了普遍的人性情感。

诗歌鉴赏:

《寄邦佐弟归乡》通过两句优美的描绘与深情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首句“冯公岭上翠摩空”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辽阔。诗人在此处俯瞰群山,心中自然会浮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而“下视群山千万重”则进一步强调了山的层叠与深邃,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于这片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接着,诗人以“想得行人归意速”引出归乡的主题,表现了对行人急切归乡心情的体察。这里的行人不仅仅是指诗人自己,也是对无数在外游子的共鸣,带有一种普遍的人性情感。最后一句“又穿云树过前峰”更是将这一情感推向高潮,仿佛行人已经飞越了重重障碍,直抵故乡的山峰,象征着归乡的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诗人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故乡的深情与归属感,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冯公岭上翠摩空:描绘山峰的高耸与美丽,给读者带来视觉的震撼。
  2. 下视群山千万重:强调山的层叠,表现出诗人俯瞰大自然的心境。
  3. 想得行人归意速:引入行人归乡的主题,表达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
  4. 又穿云树过前峰:象征着归乡的希望,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归乡心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翠摩空”形象地描绘山峰之高。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云、树、山成为归乡情感的象征,充满诗意。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与归乡的急切心情。

意象分析:

  • 冯公岭:象征着高远与壮丽,代表着一种追求与向往。
  •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云、树、山:这些自然意象共同构成了归乡的道路,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冯公岭”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岭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气候

  2. “群山千万重”表现了: A. 山的单一
    B. 山的层次感
    C. 海的深度
    D. 天空的广阔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
    B. 思念故乡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诗中通过月夜的意象,传达深情的思考;而姜特立的诗则通过自然的描绘,更加强调了归乡的急切与希望。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姜特立研究》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古别离 别辋川别业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九日作 望汉月/忆汉月 滴滴金 望汉月 从贯道求双幅图 同坰寄黄济川五首 宣老示寂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神魂飘荡 耽意 豕字旁的字 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屠毒笔墨 单人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工力 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剪恶除奸 慷慨陈词 甘之若饴 菩萨哥儿 充炽 包含楂的词语有哪些 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病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