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5:27:02

诗句

十里鳌山结绮罗,宪王乐府谱新歌。

楼台渐觉欢情极,烽火频传警报多。

三月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

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7:02

原文展示:

十里鳌山结绮罗,宪王乐府谱新歌。
楼台渐觉欢情极,烽火频传警报多。
三月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
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外的鳌山上,华丽的绮罗装饰着,宪王的乐府谱写着新歌。
楼台渐渐感受到欢愉的情绪达到了极点,然而烽火不断传来,警报也越来越多。
三月的军粮被搜刮得像鼠雀一般,一朝之间,百姓的生命就如同鼋鼍一样被牺牲。
可怜的是城郭在重新建设的日子里,经过了二十年的沉沦,经历了小劫难。

注释:

  • 鳌山:传说中的山,象征着美好与繁华。
  • 绮罗:华丽的丝绸,象征奢华和美丽。
  • 宪王:这里指代某位王者,可能是特指某个历史人物。
  • 烽火:古代信号,表示战乱或警报。
  • 鼠雀:比喻微小的事物,这里指军粮的匮乏。
  • 鼋鼍: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凶险与灾难。
  • 城郭:指城池和防御设施,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典故解析:

  • 乐府:古代的一种音乐和诗歌形式,通常反映社会生活和政治现实。
  • 烽火:用于传递战事信息,代表战争的频繁与人民的苦难。
  • 廿载沈沦:指作者对过去二十年社会动荡的沉痛感怀,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苦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承培元,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感慨,风格多变,常以感伤、忧国忧民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患意识的诗作。诗中,承培元以十里鳌山的华丽开篇,设立了一个与美好景象相对的背景,随后通过“烽火频传”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恐慌与无奈。诗人的情感在“楼台渐觉欢情极”中达到了极致,然而美好与现实的冲突使得欢愉变得愈加苍白无力。

“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这两句尤为触动心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战争中的百姓困境,军粮的匮乏与生命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痛心。最后一句“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更是将历史的沉痛与对未来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无奈,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悲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里鳌山结绮罗:描绘了鳌山壮丽的景象,象征繁华与富饶。
  2. 宪王乐府谱新歌:乐府歌声中传递着新的希望与欢愉。
  3. 楼台渐觉欢情极:欢愉的气氛在楼台上愈演愈烈。
  4. 烽火频传警报多:战争频繁,警报不断,暗示着动乱与不安。
  5. 三月军粮搜鼠雀:军粮的匮乏犹如小鸟一般,微不足道。
  6. 一朝民命付鼋鼍:人民的生命在战争中如同牺牲品,令人心痛。
  7. 可怜城郭重新日:城市在重建中恢复生机,但充满无奈。
  8. 廿载沈沦小劫过:二十年的沧桑与苦难让人感叹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军粮比作鼠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匮乏。
  • 对仗:如“烽火频传,警报多”,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鳌山与城郭象征着繁荣与苦难的对比,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的深刻反思,忧虑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与无助,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与现实的失望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历史的沉痛与社会的动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山:象征繁华与美好,反差强烈。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警示人们的警觉。
  • 城郭:象征国家的安宁与重建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里鳌山”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繁华与美好
    • C. 贫穷
    • D. 灾难
  2. “烽火频传”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和平
    • B. 战乱与不安
    • C. 喜庆
    • D. 自然灾害
  3. 诗中提到的“军粮搜鼠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丰富
    • B. 贫乏与无奈
    • C. 欣喜
    •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动乱与国家的苦难,但杜甫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对家国的忧虑,而承培元则通过历史的回望展现了更深层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承培元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十九 浣溪沙十一首·杭沪道中所闻 其七 浣溪沙(和曾纯甫题谢氏小阁)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一 浣溪沙 其三 暮春杂兴 浣溪沙 雨余见月 浣溪沙四十四首 其四十 问天 浣溪沙 原韵和《廉秋词》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浩气长存 包含添的词语有哪些 斤斤计较 褭朶 榆贯 局蹐不安 聿字旁的字 项庄舞剑 谈玄说妙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移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靡坚不摧 首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包含第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