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7:02
十里鳌山结绮罗,宪王乐府谱新歌。
楼台渐觉欢情极,烽火频传警报多。
三月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
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
在十里外的鳌山上,华丽的绮罗装饰着,宪王的乐府谱写着新歌。
楼台渐渐感受到欢愉的情绪达到了极点,然而烽火不断传来,警报也越来越多。
三月的军粮被搜刮得像鼠雀一般,一朝之间,百姓的生命就如同鼋鼍一样被牺牲。
可怜的是城郭在重新建设的日子里,经过了二十年的沉沦,经历了小劫难。
承培元,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感慨,风格多变,常以感伤、忧国忧民为主题。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患意识的诗作。诗中,承培元以十里鳌山的华丽开篇,设立了一个与美好景象相对的背景,随后通过“烽火频传”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恐慌与无奈。诗人的情感在“楼台渐觉欢情极”中达到了极致,然而美好与现实的冲突使得欢愉变得愈加苍白无力。
“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这两句尤为触动心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战争中的百姓困境,军粮的匮乏与生命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痛心。最后一句“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更是将历史的沉痛与对未来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无奈,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悲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的深刻反思,忧虑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与无助,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与现实的失望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历史的沉痛与社会的动荡。
诗中提到的“十里鳌山”象征什么?
“烽火频传”主要反映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军粮搜鼠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对比《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动乱与国家的苦难,但杜甫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对家国的忧虑,而承培元则通过历史的回望展现了更深层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