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6:41
桓温将死谢安起,
霍氏初除魏相来。
谁与圣君安大业,
巍巍廊庙可无材。
桓温快要死了,谢安开始出头,
霍氏刚刚被任命为魏国的宰相。
谁能帮助圣明的君王安定大业,
巍峨的宫殿中却似乎没有人才。
韩元吉,字君美,号景阜,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政治意识。
此诗写于东晋时期,桓温的权力接近顶峰,而谢安则在朝中逐渐崭露头角。时局动荡,国家的未来令人担忧,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政治现象,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对人才匮乏的感叹。
此诗以简练的四句揭示了历史的瞬息万变和政治的复杂。开篇提及桓温的死与谢安的崛起,暗示了权力更迭的无常与政治斗争的残酷。桓温作为当时的权臣,其死去不仅是个人的终结,也象征着旧势力的衰亡。谢安的出现则预示着新力量的崛起,但诗中紧接着对霍氏的提及,似乎在表达对新任命的质疑。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与核心,诗人以“谁与圣君安大业”提问,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对“巍巍廊庙”的描绘,虽然气势雄伟,却因“可无材”而显得格外苍凉,揭示了人才的重要性与缺失的悲哀。整首诗在历史的背景下,表现出对政治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让人深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政治权臣的兴衰,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短缺的无奈,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政治的复杂。
桓温将死谢安起,谁与圣君安大业中,谢安的角色象征什么?
“巍巍廊庙可无材”中的“材”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