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坐》

时间: 2025-05-07 07:03:54

诗句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3:54

原文展示:

夜坐 张耒 〔宋代〕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空无一人,秋月皎洁明亮,夜晚的霜气即将降落,空气先显得格外清新。梧桐树似乎不甘心凋零衰败,几片叶子在风中摇曳,依然发出声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庭户:庭院。
  • 秋月明:秋天的月亮明亮。
  • 夜霜:夜晚的霜气。
  • 气先清:空气先显得清新。
  • 梧桐:一种常见的树木,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 不甘衰谢:不甘心凋零衰败。
  • 数叶:几片叶子。
  • 迎风尚有声:在风中摇曳,依然发出声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秋夜,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和梧桐的坚韧,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独自坐在庭院中,感受到秋月的明亮和夜霜的清新,同时注意到梧桐树在风中依然坚韧地发出声响,从而引发了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景象。首句“庭户无人秋月明”,以“无人”二字突出了秋夜的静谧,而“秋月明”则强调了月光的皎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明亮的氛围。第二句“夜霜欲落气先清”,进一步以“夜霜”和“气先清”来描绘秋夜的清新和凉爽,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后两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通过梧桐树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即使在秋夜的寒风中,梧桐树依然能够发出声响,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活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户无人秋月明”:这句诗通过“无人”和“秋月明”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明亮的秋夜氛围。
  2. “夜霜欲落气先清”:这句诗以“夜霜”和“气先清”来描绘秋夜的清新和凉爽,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3. “梧桐真不甘衰谢”:这句诗通过梧桐树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4. “数叶迎风尚有声”:这句诗通过梧桐树在风中依然发出声响,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梧桐真不甘衰谢”,将梧桐树拟人化,赋予其不甘心凋零衰败的情感。
  • 象征:梧桐树在风中发出声响,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的梧桐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即使在秋夜的寒风中,依然能够发出声响,表达了对生命顽强和活力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着明亮和宁静。
  • 夜霜:象征着清新和凉爽。
  • 梧桐:象征着坚韧和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庭户无人秋月明”中的“无人”二字突出了什么氛围? A. 热闹 B. 静谧 C. 繁忙 D. 喧闹
  2. 诗中“梧桐真不甘衰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无奈 C. 坚韧 D. 恐惧
  3. 诗中“数叶迎风尚有声”中的“尚有声”象征着什么? A. 寂静 B. 活力 C. 死亡 D. 孤独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夜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夜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表达生命的坚韧,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查询

独往 道中即事 其十二 暑不杂兴 次韵酬洪监仓 记画 酹江月(寿老父) 赠谈命者 次韵方教采芹亭 叶秘书致白龙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适情 十字旁的字 勿怠勿忘 黍秸 包含滃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君子人 彑字旁的字 丧魂落魄 豆字旁的字 平法 十字街口 二字旁的字 出自意外 兔犬俱敝 黮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