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8:39
晚登云门山
作者: 刘塑 〔清代〕
天际仰流云,崩腾如坏山。
郁郁纷纷绕襟袖,方知身在层霄间。
扶桑一任天鸡叫,石洞希夷眠清峭。
我乘奇气御天风,如蒸如沸号万窍。
夭矫不测群拿空,昂头露角盘苍龙。
足傍谺谺逸深谷,森然鼓荡摧长松。
忽然神光纷来下,眼明金缕开西东。
欲行不行俨相属,欲断不断联高踪。
须臾变化浩无际,惊涛涨海当吾胸,
回望平野净尘土,参差城郭晞微红。
欲寻秦碑并汉碣,苍凉尽被青苔封。
欻吸朝阳我独领,瑰秘更向山灵请。
以手开笼取置归,放之学堂掣烟景。
交飞乱涌俄归山,拂槛萦窗无留影。
即应泼墨数斗挥淋漓,高悬生绡十丈满题诗。
在天边仰望流动的云,宛如崩溃的山峦。
浓密的云彩环绕着我的衣襟,才知道自己身处高空之中。
扶桑树下任由晨鸣的公鸡叫唤,石洞之中清静而安然地沉睡。
我乘着奇妙的气息,驭风而行,如同蒸汽般奔涌,声势浩大。
身姿矫健,难以预测,像龙一样昂首展翅于空中。
脚下是溪水潺潺流淌,深谷中回响着松树的低吟。
忽然神光从天空洒下,视野开阔如金丝绣成的西东。
想要前行却又不能,想要断绝联系却又难以割舍高远的踪迹。
瞬息万变,浩瀚无边,惊涛拍岸涌动于我的心胸,
回望平原,尘土已净,城郭参差映照着微红的晨曦。
想寻秦朝的碑文和汉朝的石刻,苍凉已被青苔覆盖。
我独自仰望朝阳,领略其光辉,更向山灵请教瑰秘。
以手打开笼子,取出归去,放在学堂中让烟景飘散。
飞舞的云彩纷乱涌回山中,轻拂窗棂却无留下影踪。
这正应是泼墨挥洒,淋漓尽致,高悬生绡十丈,满题诗篇。
作者介绍:
刘塑,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工于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晚登云门山》创作于刘塑游历云门山时,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索,同时表达了诗人在高处俯瞰天地的独特感受,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哲理的追求。
《晚登云门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人通过对云门山的描绘,将自然之美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开头几句描绘了流云崩腾的壮丽景象,瞬间将读者的思绪带入高空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极致的自由与飘渺。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细腻,诗人将云彩与衣襟相结合,表达了身处云霄的奇妙体验。扶桑的晨鸣、石洞的安静,展现了自然中的和谐美。诗中对气息与风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动感,仿佛将读者也带入了这场云中旅程。
后半部分,诗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浩瀚的变化与无边的空间,心中涌动着对历史的思考。秦碑与汉碣的提及,不仅表示对古人的敬仰,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结尾处的“泼墨数斗”则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逐句解析:
天际仰流云,崩腾如坏山。
表现了高空的壮丽景象,云朵如崩溃的山峦般气势磅礴。
郁郁纷纷绕襟袖,方知身在层霄间。
云彩环绕着衣襟,意识到自己已置身于高空之中。
扶桑一任天鸡叫,石洞希夷眠清峭。
描绘晨光中的宁静,强调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我乘奇气御天风,如蒸如沸号万窍。
形象地表达了乘风而行的快感,仿佛被蒸汽包围。
夭矫不测群拿空,昂头露角盘苍龙。
描述了飞龙的姿态,展现了一种骄傲与自由。
足傍谺谺逸深谷,森然鼓荡摧长松。
脚边溪水流淌,松树被风吹动,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忽然神光纷来下,眼明金缕开西东。
光明的降临使视野开阔,象征启迪与智慧。
欲行不行俨相属,欲断不断联高踪。
描绘出一种矛盾的心情,想要前行却又难以割舍。
须臾变化浩无际,惊涛涨海当吾胸,
瞬息之间万象变化,心中感受到惊涛的澎湃。
回望平野净尘土,参差城郭晞微红。
回首平原,尘土已净,城市在晨曦中显得迷人。
欲寻秦碑并汉碣,苍凉尽被青苔封。
追寻历史遗迹,感叹时光的无情。
欻吸朝阳我独领,瑰秘更向山灵请。
享受朝阳的光辉,向自然请教神秘的道理。
以手开笼取置归,放之学堂掣烟景。
开放心灵,追求知识与真理。
交飞乱涌俄归山,拂槛萦窗无留影。
云彩飞舞而回,轻拂窗棂却无影无踪。
即应泼墨数斗挥淋漓,高悬生绡十丈满题诗。
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心中的诗篇,展现创作的激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晚登云门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诗中“惊涛涨海当吾胸”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