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6:08
壮时一别鬓成丝,忽谩同盘又语离。
底事不为三日款,相逢犹是半年迟。
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
莫叹峤南荒绝好,光华最有远人知。
在壮年时与朋友一别,鬓发已经变白,没想到又在这个时候谈论离别的情景。
究竟为什么只为三天的相聚而感到惋惜,相逢时却像是半年未见。
在溪边送别时正值杨柳发芽,境上开酒时正是荔枝的季节。
不要叹息南方的荒凉与绝美,光华的美好总是被远方的人所知晓。
"杨柳"和"荔枝"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夏时节的美好和繁荣。杨柳则寓意着生机勃勃,荔枝则象征着丰收与美味。诗中的“光华最有远人知”表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依然有其独特的美好与价值。
曾几是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生平较为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曾几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抒情,尤其对友谊、离别等主题表现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这首诗写于朋友方务德将要去广西任职的时刻,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鬓成丝”与“谩同盘”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情的温暖,感叹离别的苦涩。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生机的勃发,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的最后两句更是情感的升华,尽管身处偏僻的南方,依然有其独特的光彩和吸引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言辞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鬓成丝”指的是什么?
A. 头发变白
B. 再次相聚
C. 朋友离去
答案:A
诗人希望表达对什么的珍惜?
A. 自然
B. 友谊
C. 财富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光华”最有谁来知晓?
A. 诗人
B. 远人
C. 朋友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