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6:10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两度攀条。
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
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
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
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销。
在满浦亭前的杨柳树下,春秋两度我都忍不住去攀折它的枝条。
光阴匆匆,转瞬即逝,离别的情感总是那样遥远。
我必须相信,沈腰的女子容易消瘦,何必让潘安的美貌相互倾羡。
我不忍心再次寻找那条香径,却依然独自在溪边的桥上伫立。
唯有无情的东去之水,曾在我来时陪伴着兰舟。
今夜我希望能做个好梦,愿梦中不要让我神魂颠倒。
作者介绍:晁端礼,字景明,号蕴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归隐于南方。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春秋交替之际,面对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的交织,表达对时间流逝、离情别绪的感慨。
《河满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词,诗人在满浦亭前的杨柳树下,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杨柳的柔美,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珍视,而“攀条”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接着,诗人通过“瞬息光阴都几许”的句子,感叹时光匆匆而逝,离别的情感总是那样遥远。这里的“离情常是迢迢”形象地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思念,仿佛时光的流逝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发遥远。
在中间部分,诗人以“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两句,表达了对女性美丽与消逝的思考,不仅是对沈腰身材的赞美,更暗含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随后的“不忍重寻香径”则显示出内心的犹豫与矛盾,明知香径美好,却因离别而不愿再去追寻。
最后,诗人以“唯有无情东去水”总结,象征着离别与无情的时间流逝,水流永不停息,带走了曾经的美好。结尾的“今夜欲求好梦”则表现出诗人渴望在梦中重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刻,希望梦中可以不受离别的折磨。
逐句解析: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两度攀条。
描述诗人在亭前的杨柳下,表达对春秋季节的思念。
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
感叹光阴的流逝,离别的情感总是遥远而难以触及。
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肯定美丽的女子易于消瘦,何必让潘安的美貌相互羡慕。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
不愿再去寻找那条香气四溢的小路,独自在溪边的桥上伫立。
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
只有无情的东流之水,曾在来时陪伴着兰舟。
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销。
希望今夜能做个好梦,愿梦中不要让我神魂颠倒。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离别情感的深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珍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满浦亭”指的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沈腰”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