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其三》

时间: 2025-04-30 18:30:24

诗句

怅望雕轮,亲书凤纸。

斑骓明下双僮侍。

侬家瑶水一枝莲,羞同青翰舟中比。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

万重山隔婵娟子。

吴淞一半化醇醪,情波醉得檀奴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0:24

原文展示:

怅望雕轮,亲书凤纸。
斑骓明下双僮侍。
侬家瑶水一枝莲,
羞同青翰舟中比。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
万重山隔婵娟子。
吴淞一半化醇醪,
情波醉得檀奴死。


白话文翻译:

我怅然地望着雕花的车轮,亲手写下信笺。
斑驳的骏马下有双侍者侍奉。
我家瑶水旁的一枝莲花,
羞于与那青色的翰舟相提并论。
朱鸟在窗外飞翔,红鸾扇倚在一旁。
万重山脉将我与那嫦娥隔开。
吴淞江的一半已化作醇酒,
我在情波中醉得檀奴(美丽的女子)都要死去。


注释:

  • 雕轮:雕刻精美的车轮,借以象征华丽的车马。
  • 凤纸:寓意亲笔信笺,凤象征尊贵。
  • 斑骓:指色斑分明的骏马。
  • 侬家:我家。
  • 瑶水:象征美丽的水,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
  • 羞同青翰舟中比:表示自愧不如,不愿意与他人攀比。
  • 朱鸟红鸾:象征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 万重山:形容山脉高峻,阻隔两地。
  • 吴淞:吴淞江,位于上海,象征着思念与隔离。
  • 醇醪:美酒,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檀奴:美丽的女子,常用于形容情感中的爱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诗多以自然和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樊增祥思念故人或爱人之际,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三》是樊增祥描绘情感世界的一幅生动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头的“怅望雕轮,亲书凤纸”,即刻唤起一种对美好往事的追忆,车轮与信笺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诗人以“斑骓明下双僮侍”描绘了身边的侍者,暗示其地位的尊贵,但这一切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侬家瑶水一枝莲,羞同青翰舟中比”,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流露出作者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不安,莲花的纯洁与骏舟的高贵之间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描绘了窗外的美好景象,但“万重山隔婵娟子”则让人感受到那份遥不可及的思念之情,山的高峻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最后,诗的尾声“吴淞一半化醇醪,情波醉得檀奴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吴淞江的美酒象征着醉人的情感,醉得连美丽的女子都似乎无法承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爱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怅望雕轮:表现作者对过去的怀念,雕轮象征了繁华与美好。
  2. 亲书凤纸:写信的亲切感,凤纸象征着尊贵的情感。
  3. 斑骓明下双僮侍:身旁的侍者暗示了作者的地位与孤独。
  4. 侬家瑶水一枝莲:自我比较,表现出自愧不如的情感。
  5. 羞同青翰舟中比:表达对与他人攀比的拒绝。
  6.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外界的美好景象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7. 万重山隔婵娟子:山的阻隔象征着情感的遥远与不可及。
  8. 吴淞一半化醇醪:美酒象征着醉人的情感,情感的酝酿。
  9. 情波醉得檀奴死:形容深情沉醉,无法自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感情比作醇酒,强调情感的丰富与深厚。
  • 对仗:如“朱鸟窗虚,红鸾扇倚”,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情感形象化,赋予其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深情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婉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轮:象征繁华与记忆。
  • 凤纸:象征尊贵的爱情信物。
  • 瑶水:象征美丽与纯洁。
  • 朱鸟红鸾:象征美好爱情和幸福。
  • 万重山:象征阻隔与思念。
  • 醇醪:象征浓厚的情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樊增祥
    c) 李白

  2. “朱鸟窗虚”中的“朱鸟”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美好的爱情
    c) 亲情

  3. “万重山隔婵娟子”中“万重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阻隔和思念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樊增祥
  2. b) 美好的爱情
  3. b) 阻隔和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了对理想与爱情的追求。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踏莎行 其三》: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与思念之情,但前者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则更关注于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相信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

相关查询

挽文文山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挽唐如晦二首 挽唐如晦二首 挽李行甫 题龙山钟 暑夕 书乌龙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抓捕 补缀乾坤 口字旁的字 检抑 八字旁的字 双头花 户字头的字 独步当时 断怪除妖 矢字旁的字 包含絶的词语有哪些 长字旁的字 故态复作 狂朋怪侣 溥天同庆 厚此薄彼 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