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9:13
不夜城头著此亭,
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于水,
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
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
不羡梁园作赋人。
在这不夜的城头上,我在亭中驻足,
山川的变幻,究竟是何等神奇。
高低的地势如同水平面一样平坦,
无论穷人富人,春天的景象都是一样。
在这气息之间,我知道一切都是造物,
四面八方都没有尘埃。
我在这里泡茶读《易经》,这从古至今都很适合,
我并不羡慕梁园的赋诗之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中登楼之际,表现了诗人于雪中静思的情景,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命理的思考,以及对物质富贵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通过雪中登楼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开篇“不夜城头著此亭”即营造出了一种繁华与宁静并存的氛围,诗人仿佛在这座亭中,静静欣赏着周围的山川景致。接着,通过“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一句,诗人揭示了自然的平等性,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春天都以同样的方式降临,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诗中“知有造”一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物的敬畏与感悟,显示出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四方上下的“无尘”更是营造出一种清净、超然的境界,与诗人所追求的道家思想相呼应。最后,诗人选择在此地“烹茶读易”,体现了他不羡慕世俗荣华的淡泊心态,反而更享受于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探求。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不夜城”指的是什么?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地势的平坦?
诗中提到的“梁园”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这首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态度与情感。李曾伯的作品偏向于对繁华与宁静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多体现了隐逸与自然的融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