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用韵简朔斋》

时间: 2025-04-29 16:28:04

诗句

僮拥莆穰不作声,起来城上已残更。

郑衾还却披衣出,此际如何睡得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8:04

原文展示:

又用韵简朔斋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僮拥莆穰不作声,
起来城上已残更。
郑衾还却披衣出,
此际如何睡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情景:侍者在静静地搬运着莆穰(即稻谷),没有发出声音;我却已经醒来,看到城墙上的更鼓已敲响。郑衾(即郑国的被子)还未完全披上,怎么能再继续入睡呢?

注释:

  • :侍者,年轻的仆人。
  • 莆穰:指稻谷,莆是指莆田,穰是指禾谷。
  • 残更:这里指的是更鼓的声音已经响过,时间已经不早。
  • 郑衾:郑国的被子,意指温暖的被褥。

典故解析:

“郑衾”在古代常用作温暖的象征。诗中提到的“披衣”则表现出作者面对清晨的无奈,表达了对安静美好睡眠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美,号简朔,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描绘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真挚,对自然和人情的观察入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清晨,正值农忙季节,表达了对早起工作的无奈和对睡眠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晨的静谧场景。开篇以“僮拥莆穰不作声”引入,展现出侍者忙碌的身影,却又不敢打扰诗人的宁静,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清晨。接下来的“起来城上已残更”,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夜已渐去,清晨的到来让他不得不告别梦境。最后两句“郑衾还却披衣出,此际如何睡得成”,透出一种对安宁生活的失落与不甘,诗人虽身处家中却难以享受安稳的睡眠,反而被生活的琐碎所牵绊。这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深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僮拥莆穰不作声:侍者默默搬运稻谷,表现出一种忙碌而安静的气氛。
  2. 起来城上已残更:诗人醒来,看到城墙上的更鼓已经敲响,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3. 郑衾还却披衣出:诗人披上被子,准备起床,意外的是还未完全入睡。
  4. 此际如何睡得成:感叹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再继续入睡,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僮拥莆穰”和“起来城上”,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侍者的动作描绘得细腻生动,使画面更具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琐事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 莆穰:象征着辛勤的劳动与生活的琐碎。
  • 郑衾:象征着温暖与安逸的生活理想。
  • 城上更鼓: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僮拥莆穰”指的是谁在忙碌? A. 诗人
    B. 侍者
    C. 城中人

  2. “此际如何睡得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平静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李曾伯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安逸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李曾伯诗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梁甫吟 千秋岁·淡烟平楚 题太公钓渭图 司马季主论卜 若石之死 临川送别 南望楼 途中口号(一作郭向诗) 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衿的词语有哪些 详思 出言吐词 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户限为穿 孱困 坚壁清野 分守要津 辛字旁的字 附骥名彰 鸿鷑凤立 尺缕斗粟 悔结尾的成语 髟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