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29:34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
作者: 杨慎 〔明代〕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
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
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
玉京如可到,从此问丹砂。
在巴峤亭前伫立,涪江的栏杆斜倚着。
雪堂打开了洞府,云木上升起了烟霞。
树叶的响声并不是雨声,森林的香气也不是花香。
如果玉京能够抵达,从此我便去问问丹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之,号升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丽,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豪情。杨慎一生经历了明朝的盛衰,因其文学才华和个性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慎游历金华山的过程中,诗中提及了陈子昂的书台,表达了对古人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出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理想的追求。
杨慎的《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不仅描绘了金华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哲思和理想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将诗人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给人以宁静而致远的印象。接着,雪堂的“洞府”和云木上的“烟霞”又进一步丰富了这幅自然画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用细腻的感官体验传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感受,隐含着对世俗事务的淡泊与超然。而最后一句“玉京如可到,从此问丹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渴望能够到达理想的仙境,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以山水自然为背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展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与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杨慎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
逐句解析: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
描绘了诗人站在巴峤亭前,俯瞰涪江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开阔的视野。
“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
雪堂象征着高洁的境界,洞府的开放代表了心灵的自由,云木上的烟霞则增添了仙气。
“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
通过感官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然中的微妙变化,强调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玉京如可到,从此问丹砂。”
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渴望追寻长生的道理,展现了对道教哲学的追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他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巴峤亭前的诗人是在什么地方?
A. 雪堂
B. 涪江
C. 金华山
“玉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丹砂”最主要代表什么?
A. 一种矿物
B. 长生不老的追求
C. 一种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