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3:06
河传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斜红照水,似晴空万里。明霞相倚。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
诮没些春气味。纷纷觑著闲桃李。浅浅深深,不满游人意。
幽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是青君爱惜底。
在斜阳的照耀下,水面呈现出红色的光辉,仿佛晴空万里的景象。明亮的霞光彼此依偎。伴随着笑声和歌声,我在绿槐的阴影下轻轻站立。
可惜这春天的气息逐渐消散,游人纷纷打量着那悠闲的桃李花。深浅不一的景色,似乎都无法满足游人的心意。
一枝幽雅的花朵,在傍晚时分被重重的帘幕深深闭合。看来这是一种青君所珍惜的景致。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河传》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人雅士多聚于水边、花间,吟诗作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游人心态的理解与感慨。
《河传》是一首描绘春日水边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以及游人对自然的向往。开篇的“斜红照水,似晴空万里”,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日落时分的景象,光线斜射在水面上,形成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明霞相倚”则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使得整幅画面更为温馨。
“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描绘了人在春日里的悠闲状态,诗人似乎在此刻停止了时间,享受着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对春天的气息的强调,“诮没些春气味”,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仿佛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令人倍感珍惜。
“纷纷觑著闲桃李”以及“不满游人意”的描写,透出了一种对游人心态的观察与反思,游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似乎也在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美好体验,而这种体验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最后两句“幽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则是在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之后,给人一种愈发深沉的感受,仿佛在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诗人对这一瞬间的珍惜与留恋,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象中,蕴藏着深远的哲理,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使读者在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贵。
斜红照水,似晴空万里。
描绘日落时分,阳光斜照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红色,仿佛晴空一般辽阔。
明霞相倚。
明亮的霞光彼此依偎,景色温暖而和谐。
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
伴随笑声和歌声,诗人轻轻站在绿槐树的阴影下,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诮没些春气味。
春天的气息似乎在逐渐消散,带有一丝惆怅。
纷纷觑著闲桃李。
游人纷纷打量悠闲的桃李花,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欣赏。
浅浅深深,不满游人意。
水景的深浅变化,似乎都无法满足游人们的期待。
幽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
一朵幽雅的花,在傍晚时分被重重的帘幕深深闭合,暗示着美好的事物会消失。
是青君爱惜底。
这是青君所珍惜的美好景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日美好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审美情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流逝,深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河传》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吕渭老
D. 白居易
诗中“斜红照水”描绘的是什么时刻?
A. 清晨
B. 日中
C. 黄昏
D. 午夜
诗中提到的“绿槐”象征着什么?
A. 生命
B. 宁静
C. 富贵
D. 古老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