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2:26
舟中排闷
作者:杨万里
江流一直还一曲,
淮山一起还一伏。
江流不肯放人行,
淮山只管留人宿。
老夫一出缘秋凉,
半涂秋热难禁当。
却借楼船须流下,
逆风五日殊未央。
老夫平生行此世,
不自为政听天地。
只今未肯放归程,
安知天意非奇事。
平生爱诵謪仙诗,
百诵不熟良独痴。
舟中一日诵一首,
诵得遍时应得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中感受到的秋凉与热的交织,以及他对归程的无奈。江水不断流动,似乎在演奏一曲,淮山也在此起彼伏。江水不愿让人离去,淮山却只顾留人歇息。老夫我在秋天刚出门,面对半路上的秋热难以忍受。只好借助楼船顺流而下,却在逆风中行驶了五天仍未见尽头。老夫我一生在世间行走,不为政事所累,只听天命。如今却不肯放我回家,安知这天意并非奇事。平生我爱诵读《谪仙诗》,虽百诵也难以熟练。今天在舟中,每天诵一首,若能遍诵,便该能回归。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风格质朴、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舟中排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晚年,他常在舟中游历,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产生了对归途、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他在逆境中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天意的无奈。
《舟中排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以舟为载体,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江流和淮山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流动的自然场景,映射出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江流与淮山相互交织,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老夫一出缘秋凉,半涂秋热难禁当”表达了他在季节变换中的微妙感受,秋凉与秋热的对比,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此时,舟行逆风更显得艰难,五日未归,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诗人以“平生行此世,不自为政听天地”来表达他对世事的淡然,展现了一种洒脱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以“平生爱诵谪仙诗,百诵不熟良独痴”自嘲,反映出他对诗歌的热爱与对自身才能的谦卑。他在舟中每天诵一首,似乎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和宁静。在这首诗中,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整首诗围绕着“归”字展开,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同时,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对命运的接受。
江流与淮山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变化,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深思。
诗中“江流不肯放人行”意指什么?
诗人“平生爱诵谪仙诗”说明了什么?
诗中“逆风五日殊未央”反映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