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0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09:52
济渎
汪元量 〔宋代〕
玉简投潭洞,金樽出石隈。
龙光蟠窟宅,蜃气结楼台。
卷地风雷起,掀天雨雹来。
人间为济渎,水底即蓬莱。
将玉简投入潭水深洞,金樽从石缝中浮现。
龙的光辉在洞窟里蜿蜒盘旋,蜃的气息化作高楼台阁。
地面上风雷翻滚,天上骤雨与冰雹交加。
人间的济渎,如同水底的蓬莱仙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济渎”在古代文学中常指代神灵庙宇,特别是与水有关的神明。在《山海经》等古籍中提到的“蓬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济渎》创作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绘神秘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济渎》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敬。诗中通过对玉简、金樽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开篇的“玉简投潭洞,金樽出石隈”引入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仿佛在诉说着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仰与探寻。
接下来的“龙光蟠窟宅,蜃气结楼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通过龙和蜃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卷地风雷和掀天雨雹的描写,则展现了一种强烈的自然力量,似乎在呼应人们内心的波动。
最后两句“人间为济渎,水底即蓬莱”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人间与神仙境界的对比。现实的济渎与理想中的蓬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具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对世俗与超脱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神秘,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渴望,展现出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简”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D. 爱情
“卷地风雷起”中的“卷地”指的是什么?
A. 地面的变化
B. 风的卷动
C. 水的涌动
D. 天空的变化
诗中的“蓬莱”象征着:
A. 地狱
B. 现实
C. 仙境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