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44
凄凉犯 过邻家见故园有感
作者:张炎 〔宋代〕
西风暗剪荷衣碎,柔丝不解重缉。
荒烟断浦,晴晖历乱,半山摇碧。
悠悠望极。忍独听秋声渐急。
更怜他萧条柳发,相与动秋色。
老态今如此,犹自留连,醉筇游屐。
不堪瘦影,渺天涯尽成行客。
因甚忘归,谩吹裂山阳夜笛。
梦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
西风轻轻地剪碎了荷衣,柔软的丝线无法缝补。
荒烟弥漫在断了的河岸,晴朗的阳光混乱地洒落,半山的青色摇曳不定。
我悠悠地望去,忍不住独自听着秋天的声音渐渐急促。
更令人怜惜的是那萧条的柳树,和我一起感受这秋天的情景。
如今我已年老,这样仍然留恋,醉态可掬地在山间游玩。
不堪的瘦影,渺小如行客消失在天涯。
为何会忘记归来,随意地吹奏着山阳的夜笛。
梦中三十六陂的流水,至今未能实现。
作者介绍:张炎,字伯纯,号白云,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和情感相结合,表现个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炎晚年,正值人生的秋冬之际,诗人借邻家故园的景色,表达对故园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现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开篇以“西风暗剪荷衣碎”入手,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结合,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荷衣的碎裂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渐行渐远。接着,诗人用“荒烟断浦,晴晖历乱”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萧条与不安,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进一步表达出对秋声的聆听与感受,给人以孤独、深思的情感。诗中“更怜他萧条柳发,相与动秋色”不仅描绘了柳树的凋零,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共鸣,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切感受。最后,诗人用“梦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作为结尾,透露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遗憾,强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邃的情感氛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荷衣”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生命的脆弱
C. 时间的流逝
D. 孤独的心情
“更怜他萧条柳发”中的“萧条”指的是什么?
A. 柳树凋零
B. 人生的无奈
C. 自然的变化
D. 秋天的冷清
诗人对故园的情感是:
A. 愉快的
B. 伤感的
C. 无奈的
D. 怀旧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