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3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31:20
双树开精舍,门依曲水傍。
溪清石骨瘦,山静鸟声长。
佛日迎金镜,迷津渡石梁。
风尘不到处,此地足羲皇。
在两棵树旁建起了精舍,门口依傍着曲折的流水。
溪水清澈,石头显得瘦削,山中宁静,鸟鸣悠长。
佛日照耀着金色的镜子,迷雾中的渡口和石桥交错。
这里没有风尘的扰攘,足以称得上是羲皇所居之地。
作者介绍:李雍熙,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雍熙游览柳泉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心灵宁静的向往。社会环境动荡,诗人渴望找到一个远离喧嚣的灵修之地。
《过柳泉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中描绘的柳泉寺环境优美,曲水流淌,山静鸟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首句“双树开精舍”,点明主题,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气息。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游览,更是在寻求心灵的寄托。
“溪清石骨瘦,山静鸟声长”两句,采用对比手法,溪水的清澈与石头的瘦削,山的宁静与鸟鸣的悠长,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后半部分则通过“佛日迎金镜,迷津渡石梁”描绘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最后一句“风尘不到处,此地足羲皇”,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向往,体现了理想化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纷扰的逃避。诗人通过描绘柳泉寺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精舍”指的是什么?
A. 房屋
B. 佛教寺庙
C. 学校
D. 花园
“溪清石骨瘦”中的“石骨”表明了什么特点?
A. 石头坚硬
B. 石头显得瘦削
C. 石头丰富
D. 石头美丽
诗人希望在诗中表达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迷茫
C. 宁静与向往
D. 愤怒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隐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心灵的寄托。李雍熙的《过柳泉寺》更强调从世俗中逃离,追求内心的平静,两者在主题上存在共通之处,但风格上各有千秋。王维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而李雍熙则更关注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