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21
白云涧
作者: 李雍熙 〔清代〕
长白山中好崖谷,
翠飞岩高削苍玉。
我来结茆卧其下,
老树当门一溪绿。
吾家康乐真绝尘,
夙昔本是青云人。
偶然高躅爱幽独,
白云涧北卜居新。
野径纡回抱丹嶂,
草阁茆檐势相向。
细雨春花两蜡屐,
落日秋风一藤杖。
相过相对每经时,
幽意但有闲云知。
青林夜黑兀然坐,
玉液黄芽流口脂。
我无灵药身转老,
欲鍊大还苦不早。
如君仙骨自天生,
肯使容颜就枯槁。
何日丹成谢世情,
云车风马来相迎。
我乘白鹿君黄鹤,
共向三山顶上行。
在长白山中,崖谷风景秀丽,翠绿的山岩高耸入云。我来到这里搭建茅屋,卧在它的阴影下,门前是一棵老树和一条清澈的小溪。我的家园清静安乐,真的与世无争,早年间我本是个志向高远的人。偶尔出游,喜欢这种幽静的独处,便在白云涧的北边安居下来。小路弯弯绕绕,环抱着红色的山峦,草屋和茅檐相对而立。细雨和春花,搭配着两只蜡屐;落日和秋风,拄着一根藤杖。彼此相对,每次相见,幽静的情意只有闲云能了解。夜晚在青林中独坐,喝着美酒,品尝着黄芽茶。我没有灵药来延缓衰老,想要修炼成仙却苦于时光太晚。像你这样天生的仙骨,怎会让容颜渐渐枯萎?何时才能成仙,摆脱世俗的情感,云车风马来接我。我骑着白鹿,你乘黄鹤,共同向三山的高峰进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雍熙,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其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白云涧》创作于清代,是李雍熙在长白山隐居时的心声,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白云涧》展现了诗人李雍熙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诗中描绘的长白山崖谷风光,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诗的开头几句,便以“长白山中好崖谷”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秀丽的自然环境中,接着通过“翠飞岩高削苍玉”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岩,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静谧。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结茆卧其下”,显示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我无灵药身转老,欲鍊大还苦不早”一句中,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雍熙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独处、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和自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长生和超脱世俗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宁静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山是什么山?
A. 长白山
B. 泰山
C. 嵩山
D. 黄山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热闹的生活
B. 隐逸的生活
C. 旅行的生活
D. 乡村的生活
“我无灵药身转老”中提到的“灵药”指的是什么?
A. 仙药
B. 中药
C. 西药
D. 补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雍熙的《白云涧》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