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7-30 12:36:43

诗句

树老知门,山寒近屋。

一年风物供吟足。

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

空阶雨断蛩声续。

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閒秋鬓无重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6:43

原文展示:

树老知门,山寒近屋。一年风物供吟足。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梦换纱棂,吟残画烛。空阶雨断蛩声续。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闲秋鬓无重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树木已老,知道了门的所在;山里寒气逼近房屋。过去一年所经历的风物,已经足够我吟唱。秋天的声音传到地面,却无名无姓,只能与我的愁绪一起写在栏杆的曲上。梦中换了纱窗,吟诵的烛光也已残破。空荡的台阶上,雨断了,蟋蟀的声音又开始续上。霜降之前,篱笆边的菊花为何而黄?人闲闲地坐着,秋天的鬓发也没有再生出重重的绿意。

注释:

  • 树老知门:树木年岁已高,似乎对周围的环境熟悉。
  • 一年风物供吟足:指这一年所经历的风景和事情足够让我吟诵。
  • 秋声到地总无名:秋天的声音传到大地,却没有明确的来源。
  • 和愁题上阑干曲:愁绪与秋声相伴,写在栏杆的曲线上。
  • 梦换纱棂:梦中换了窗棂,象征着心境的变化。
  • 吟残画烛:吟诵时蜡烛已经烧尽,象征着时光流逝。
  • 空阶雨断蛩声续:空荡的阶梯上,雨水打断了蟋蟀的鸣叫。
  • 霜前篱菊为谁黄:霜降之前,篱笆旁的菊花为什么会变黄?
  • 人闲秋鬓无重绿:人们在闲暇时,发现秋天的鬓发没有了浓密的绿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诗人,生于1685年,卒于1762年,号静庵,字道明,晚号白云山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郑文焯晚年,经历了许多世事,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郑文焯的《踏莎行》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开篇“树老知门,山寒近屋”,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树木的苍老和山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岁月的沉淀感。接着,诗人提到“一年风物供吟足”,似乎在感叹自己在这一年的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诗意,但又为“秋声到地总无名”而感到无奈,秋天的声音虽如约而至,却无法找到其真正的来源,反映出一种无所归依的情感。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梦境和现实交织,烛光的残破也象征了生命的短暂和光阴的流逝。接下来描绘的“空阶雨断蛩声续”,不仅展现了秋雨的凄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闲秋鬓无重绿”,通过菊花的凋零与人的鬓发失去光彩,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情感深沉而又充满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老知门:暗示着岁月的流逝,树木的老去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体悟。
  • 山寒近屋:描绘一个寒冷的秋天,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一年风物供吟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经历的感慨,似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 秋声到地总无名:秋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却无法确切地捕捉其源头。
  • 和愁题上阑干曲:诗人将愁绪与秋声结合,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梦境的变化与现实的无情交织,烛光的残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空阶雨断蛩声续:秋雨落下,打断了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意境。
  • 霜前篱菊为谁黄:菊花的凋零引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 人闲秋鬓无重绿:人们在闲暇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换纱棂”,梦境与现实的交替比喻了人的心境。
  • 拟人:如“秋声到地总无名”,秋声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
  • 山寒:代表秋天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名的愁绪。
  • :常被视为坚韧与生命力的象征,但在此处却寓意凋零与无奈。
  • :象征着思绪的纷乱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树老知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树木已经很高
    b) 树木已老,熟悉环境
    c) 树木很茂盛

  2. “秋声到地总无名”中的“无名”是指什么? a) 秋天的声音没有来源
    b) 秋天的声音很美
    c) 秋天的声音来自远方

  3. 诗人提到“霜前篱菊为谁黄”,菊花的凋零象征着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c) 人们的忙碌

答案:

  1. b) 树木已老,熟悉环境
  2. a) 秋天的声音没有来源
  3. b) 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通过夜晚的静谧,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下的孤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生命的感慨。

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在孤独与思考中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体现出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文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春宴高陵滑少府(得升字) 会凤翔张少尹南亭 题惟幹上人房 和王怀州观西营秋射(得寒字) 赠兴平郑明府 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 元日早朝 省试骊珠诗 晚夏即事临南居 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书槅子 鼓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转生 攧扑不破 控名责实 一呼百和 潜研 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称的成语 十死九生 语焉既详 干字旁的字 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疗治 百支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