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36
拨不断·叹寒儒
作者: 马致远 〔元代〕
叹寒儒,谩读书,
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
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叹息寒门书生,空自读书;
读书时还得找题材题写在桥柱上。
虽然在题柱上可以乘坐着四匹马拉的车,
可是这样的车子,又有谁会去购买《长门赋》呢?
不如先看看长安,再回去吧!
马致远(1255年-1325年),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号千山,浙江人。马致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经历和时代的变迁。
本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普遍面临生计困扰。诗人通过对寒儒的叹息,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感受。
《拨不断·叹寒儒》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的诗。诗人以“叹寒儒”开篇,直面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困境,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感慨。诗中“谩读书”一语,揭示了知识的追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隔阂,仿佛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却又无奈其无用。
接着,诗人提到“题桥柱”,这里的意象不仅仅是对文学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渴望。然而,尽管可以“乘驷马车”,但这样的荣耀却显得遥不可及,反而令诗人感到无力和失望。最后一句“且看了长安回去”,引人深思,长安的繁华与自己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是在告诫自己,面对现实,还是要回归本心。
整首诗通过对寒儒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理想的无奈追求,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整首诗探讨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寒儒的叹息,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个人理想破灭的深切感受,具有强烈的时代批判性。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寒儒”一词指的是:
A. 富贵人家
B. 贫寒的读书人
C. 明理的商人
D. 官宦子弟
答案:B
“乘驷马车”象征着什么?
A. 财富与地位
B. 贫穷与无奈
C. 文学的追求
D. 家庭的温暖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
A. 乡村的安宁
B. 繁华与理想生活
C. 学问的追求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