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07
将至丹阳寄表民
王安石
晓马駸駸路阻修,
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余息,
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
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
炊黍吾今且暂休。
清晨的马儿疾驰在路上,但前方路途却阻塞;春风轻柔地吹拂,让人不禁披上衣裘。过去三年辛苦工作的回忆如今成了空余的叹息,而在这一日的短暂时光中,我却希望能多留一些时间。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随意的俯仰,这一生的身世也确实是浮沉不定。我寄语家人,谈及德行操守,今天就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享受一顿简单的黍米饭。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社会经济改革,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
《将至丹阳寄表民》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在政治生活与个人感情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此诗写于他即将前往丹阳时,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浮沉的感慨。
此诗通过描绘马行路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家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晓马駸駸”生动描绘出早晨出行的情景,令人感受到一份急切与不安。接下来的“三年衔恤空余息”则表现了他在外任职期间的辛苦与对家人的牵挂。诗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思考,人生如同一场沉浮,悲欢离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幻。最后两句中,诗人寄语家人,希望他们能坚守道德操守,同时也表达了他暂时放下工作的愿望,享受简单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细腻,表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交织,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王安石关心家人、重视道德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晓马”的意思是什么?
“末路悲欢随俯仰”中的“俯仰”指的是什么?
诗人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静夜思》与《将至丹阳寄表民》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