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45:30
登城东古台
作者:白居易〔唐代〕
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
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
巴歌久无声,巴宫没黄埃。
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
我来一登眺,目极心悠哉。
始见江山势,峰叠水环回。
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
唯有故园念,时时东北来。
在遥远的东郊,有一座高耸的土台,不知它是哪一代的遗物,似乎是巴王的台址。巴国的歌声早已消逝,巴宫也被黄土掩埋。柔软的春草蔓延,牛羊在四周游荡。我登高远望,目光所及,心情悠然。初次看到江山的形势,山峰叠嶂,水流环绕。我凭高远望,心胸开阔,远处的景象尽收眼底。唯有对故乡的思念,时常从东北方向涌来。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直白易懂,关心民生,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乐府诗和五言绝句。
《登城东古台》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可能是在他任职于地方时所作。透过诗中描绘的古台,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登城东古台》是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遥远的东郊景象,青翠的土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然而它的历史却已不可考。诗人通过“疑是巴王台”的设问,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神秘和失落。
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巴国昔日的繁华如今已成往事,巴歌的沉寂与巴宫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带出一种历史的惆怅。诗人的目光穿透时空,登高望远,领略到江山的壮美,心胸也随之开阔,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
然而,尽管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内心深处对故园的思念始终挥之不去,成为了他心灵深处的牵挂。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白居易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情。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的眷恋。
诗中提到的“巴王台”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历史的遗存
C. 自然的壮美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如何表达的?
A. 通过对江山的描绘
B. 通过对古台的疑问
C. 通过最后一句“唯有故园念”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失落的辉煌?
A. 春草
B. 巴歌
C. 土台
白居易的《登城东古台》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但白居易更注重历史的沉思与故乡的思念,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现实的关切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