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4:39
谢公挽词三首 其二
作者: 欧阳修
前日宾斋宴,今晨奠柩觞。
死生公自达,存没世徒伤。
旧国难归葬,馀赀不给丧。
平生公辅志,所得在文章。
前几天在宾馆欢宴,今天早上却在这里为他送行。
生死之间公自有安排,活着死去的世事只让人感到伤痛。
故乡的尸体难以归葬,留下的钱财却不够办丧事。
他一生致力于辅佐国家,所留的成就全在他的文章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公辅志”指的是古代士人对国家大事的贡献和理想。诗人通过对逝者的追思,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丧事安排的无奈。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开创了“古文运动”,主张简洁明了的文风。
创作背景:
“谢公挽词”是欧阳修为友人谢逸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哀悼和追忆。这首诗是在他参加完谢逸的追悼仪式后写成的,折射出宋代士人对生死、故乡的思考。
《谢公挽词三首 其二》是一首表达深刻哀思的挽诗。诗人的笔调沉重而凝练,通过简单的字句,传递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描绘了从欢聚到送别的强烈对比,前日的欢宴与今晨的送行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生死无常的主题。
“死生公自达”一句,深刻道出对命运的无奈。生与死的交替使人感到痛苦,但这些都是自然法则,无法抵抗。接下来提到的“旧国难归葬”,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逝者的归宿问题在此成为一种情感的纠结,诗人不仅为逝者感到惋惜,同时也为现实的无情感到悲痛。
最后两句,诗人回顾逝者一生的贡献,强调他所留下的文学成就,突显事业的伟大与个人的渺小。在生死面前,唯有文字能够超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纪念。整首诗在哀伤中透出一种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前日宾斋宴,今晨奠柩觞。
诗人回忆前几天的欢聚,今天却为逝者送行,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生死的无常。
死生公自达,存没世徒伤。
对生死的哲学思考,认为生死由命运安排,而世间的存亡只给人带来伤痛。
旧国难归葬,馀赀不给丧。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逝者的身后事因财力不足而难以妥善处理,现实的无情令人感到悲凉。
平生公辅志,所得在文章。
强调逝者一生的贡献在于文学,文字成为他存在的证明,表达出对逝者成就的尊重。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逝去的哀悼,探讨了生死与命运的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前日宾斋宴”所指的是:
A. 欢庆的宴席
B. 悼念的仪式
C. 书房的聚会
D. 旅行的聚会
“旧国难归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金钱的渴求
D. 对生活的失望
诗中提到的“所留的成就”主要指的是:
A. 财富
B. 文学成就
C. 家庭
D. 地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夜泊牛津怀古》与《谢公挽词》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死的思考,但前者更倾向于对历史的感叹,而后者则更为个人化,专注于友人的哀悼。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些许不同,但都展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