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7:29
《采桑子 其二 丁亥岁暮即事》 作者: 陈方恪
天涯岁晚催归急,豚砦鸡栖。尽室同携。烟水家风老布衣。寒宵拥絮愁无那,灯影迷离。梦影依稀。迢递霜钲月向低。
在遥远的天涯,岁末的时光催促着我急忙归去,农舍旁的猪圈和鸡栖息在一起,家人们都齐聚在一起。烟水缭绕,家中流传着朴素的风俗;在寒冷的夜晚,抱着被子却无能为力,灯下的影子迷离不清,梦中的影像依然模糊。漫长的路上,霜钟声响,月亮渐渐低垂。
“家风老布衣”反映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暗示着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此处的“布衣”象征着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与当时社会追求奢华的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生于世家,学识渊博,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丁亥年岁末,诗人正值归乡之际,思乡之情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采桑子 其二 丁亥岁暮即事》是一首充满乡愁与生活哲思的词作,诗人在岁末之际写下此作,情感真挚而细腻。开篇即以“天涯岁晚催归急”开头,描绘出一种迫切的归乡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接着,诗中提到的“豚砦鸡栖”展示了乡村的宁静和朴实,暗示着诗人的家庭团聚的温暖。整首词的情感基调由此逐渐升华,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在描绘寒冷的夜晚时,诗人用“寒宵拥絮愁无那”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忧愁,虽然身处温暖的被窝,却依然感受到内心的孤寂与愁苦。最后一句“迢递霜钲月向低”,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霜钟声响起,月亮逐渐低垂,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全词情感丰沛,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家庭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透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家庭团聚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用哪个意象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诗中“寒宵拥絮愁无那”表达了什么情感?
“迢递霜钲月向低”中的“霜钲”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