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5:21
《乌夜啼》
作者:黄机 〔宋代〕
云容晓色相涵。趣征骖。碎点遥山如豆是淮南。路渐远。家渐远。恨难堪。见窗花叶底鬓毵毵。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云彩与初升的阳光交映而成的美好景象,伴随着旅行的马车向远方奔去,遥远的山峰在晨光中显得犹如豆粒般渺小。随着旅途的深入,家乡的距离愈发遥远,心中的惆怅与不堪难以承受。在窗外的花叶之下,我的鬓发已悄然增添了几分白色。
本诗中的“淮南”暗指中国南方,常常被用来代表温暖的故乡;而“窗花”则是一种古代装饰,寓意着家乡的温暖和亲切。诗中通过对比远方与故乡的景象,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黄机,字子升,号景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乌夜啼》创作于黄机在外旅行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在外漂泊的普遍心理。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清晨气息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晨曦中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云容晓色相涵”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宁静的感受。然而,随着“趣征骖”的引入,诗歌的情感逐渐转向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远山如豆的描绘,既表现了自然的辽阔,也隐喻了人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最后“恨难堪”则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因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惆怅。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绘,巧妙地将思乡之情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反映了人们在外漂泊时的无奈与惆怅。
“云容晓色相涵”中的“涵”指的是什么?
A. 包含
B. 反射
C. 遮挡
诗中提到的“淮南”主要象征:
A. 远方的山
B. 温暖的故乡
C. 冷酷的现实
“恨难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与无奈
C. 满足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月夜的描绘与孤独感。而黄机的《乌夜啼》则通过清晨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惆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表现手法和意象选择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