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堂前岩桂犯雪开数枝,色如杏黄,适当老妻生朝,作此以侑觞)》

时间: 2025-07-26 20:13:42

诗句

瑞气氤氲拂水来。

金幢玉节下瑶台。

江梅岩桂一时开。

不尽秋香凝燕寝,无边春色入尊罍。

临风嗅蕊共裴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13:42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堂前岩桂犯雪开数枝,色如杏黄,适当老妻生朝,作此以侑觞
向子谦 〔宋代〕

白话文翻译

瑞气氤氲,轻柔的气息拂过水面而来。金色的幢盖和玉制的节杖在瑶台之下,江梅和岩桂同一时节盛开。无尽的秋香凝聚在燕子栖息的地方,无边的春色流入酒杯中。临风嗅着花蕊,伴随着微风轻轻回旋。

注释

  • 瑞气:象征吉祥的气息。
  • 金幢玉节:指装饰华美的幢盖和节杖,象征贵重与尊荣。
  • 江梅:指生长在江边的梅花,象征高洁。
  • 岩桂:生于岩石间的桂花,象征坚韧。
  • 不尽:无穷无尽。
  • 尊罍:古代的酒器,象征宴饮。
  • 嗅蕊:闻花蕊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向子谦(生卒年不详),字惟庵,号子谦,宋代诗人,擅长词作,诗风清新隽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正值梅花和桂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花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妻子的深情,传达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自然景象描绘和抒情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家庭生活的珍视。诗中通过“瑞气氤氲”开篇,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接着通过“金幢玉节”和“江梅岩桂”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在这幅春景中,不仅有花的芬芳,还有酒的甘醇,形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生活画卷。

诗的最后一句“临风嗅蕊共裴回”,更是将自然与人情融汇在一起,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深情。整首诗在清淡的意象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瑞气氤氲拂水来:瑞气象征着吉祥,氤氲的气息轻柔地拂过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金幢玉节下瑶台:金色的幢盖和玉制的节杖在瑶台之下,象征华贵和神圣。
  3. 江梅岩桂一时开:江边的梅花和岩石间的桂花同一时节绽放,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4. 不尽秋香凝燕寝:无尽的秋天香气凝聚在燕子的栖息之处,表达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延续。
  5. 无边春色入尊罍:无边的春色流入酒杯中,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盈。
  6. 临风嗅蕊共裴回:在微风中嗅着花蕊的香气,诗人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气息比作瑞气,赋予其吉祥的象征意义。
  • 对仗:如“金幢玉节”与“江梅岩桂”,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融合,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欢愉、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气:象征吉祥与美好。
  • 江梅:代表高洁和坚韧。
  • 岩桂:象征着坚强和纯洁。
  • 尊罍:象征宴饮和家庭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瑞气氤氲”指的是什么?

    • A. 祥和的气息
    • B. 风的声音
    • C. 雨的滋润
  2. “金幢玉节”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华贵
    • C. 普通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自然的美好
    • C. 对家庭的深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向子谦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惆怅,而向子谦则强调了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向子谦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应天长 捻残花事 应天长 调寄应天长奉题公渚道兄碧虑馆词,即希正拍,则沄 应天长慢 应天长 应天长 连雨有叹,用梦窗韵 应天长 明费宫人故里 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 应天长 其一 苏堤春晓 应天长 衬鹤柴席上送剑丞 应天长 海绡翁客秋北来,坐我思悲阁谈词,流连浃旬,吴湖帆为作图饯别。翁示新章,借其起句答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乘人之危 惜财如命 绳趋尺步 心字底的字 包含募的词语有哪些 一牢永定 铭诸肺腑 琐琐屑屑 前跋后痜 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包含膨的词语有哪些 里外发烧 丰丰满满 追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