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2:42
《浣溪沙(戏呈牧庵舅)》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
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全诗翻译:
要想进步,就要像百尺高的竿子一样直立。
两边的支撑要停止,不要让自己停留在安逸中。
要知道,深奥的道理并不是那么容易领悟的。
花影在镜中难以把玩,
月光在空中也难以捉摸。
无所事事的道人更应多加参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诗歌中的“百尺竿”象征着追求进步的坚定决心,而“花影”、“蟾光”则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子猷,号白云山人,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道理的探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词表达对进步与修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思考和困惑。
《浣溪沙(戏呈牧庵舅)》通过简洁的言辞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反思。开头的“进步须于百尺竿”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追求进步必须坚定的态度,而“二边休立莫中安”则强调了对安逸生活的警惕,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时不要沉溺于舒适中。接下来的“要知玄露没多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往往难以理解,进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诗中的意象如“花影镜中拈不起”和“蟾光空里撮应难”则生动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知的困难。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最后一句“道人无事更参看”则引导读者回到思考的状态,强调了修行者在面对人生困惑时应保持的观察与思考的态度。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示了向子諲在文学上的独特风格与深邃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进步与修行的必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追求理想,不应满足于现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进步须于百尺竿”中的“百尺竿”象征什么?
A. 安逸生活
B. 坚定不移的追求
C. 过去的成就
诗中的“花影镜中拈不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B. 对现实的满足
C. 对人生的无奈
“道人无事更参看”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A. 放弃追求
B. 保持思考与观察
C. 享受安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