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怀》

时间: 2025-08-01 04:37:20

诗句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征君。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荣辱俱已矣。

芳秽万世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37:20

原文展示: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征君。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白话文翻译:

枯萎的树木象征着桓司马,五柳则代表着陶征君。这些微不足道的树木何足挂齿,真正让人叹息的是这两位历史人物。一个安葬在柴桑,一个成为了九锡之臣。无论荣耀还是耻辱,都已成为过去。他们的名声和劣迹将永远流传于世。

注释:

  • 枯树桓司马:枯树象征桓司马,桓司马可能指桓温,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五柳陶征君:五柳象征陶渊明,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的诗人。
  • 微木:指枯树和五柳,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柴桑骨:指陶渊明的墓地,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
  • 九锡臣:指桓温,九锡是古代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荣誉。
  • 荣辱俱已矣:无论荣耀还是耻辱,都已成为过去。
  • 芳秽万世闻:他们的好名声和劣迹将永远被世人所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荣辱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反思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名声时所作,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枯树和五柳的象征性描述,引出了桓温和陶渊明这两位历史人物。诗人用“微木何足道”来强调这两位人物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已经逝去,但他们的名声和劣迹将永远流传。诗中的“荣辱俱已矣”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淡然态度,而“芳秽万世闻”则强调了历史评价的永恒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传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树桓司马:用枯树象征桓温,暗示其生命的终结和历史的评价。
  • 五柳陶征君:用五柳象征陶渊明,五柳是陶渊明的号,象征其隐逸的生活态度。
  • 微木何足道:强调这两位人物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已经逝去。
  • 所叹此两人:直接表达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感慨。
  • 一埋柴桑骨:指陶渊明的墓地,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
  • 一为九锡臣:指桓温,九锡是古代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荣誉。
  • 荣辱俱已矣: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淡然态度。
  • 芳秽万世闻:强调了历史评价的永恒性。

修辞手法:

  • 象征:用枯树和五柳象征桓温和陶渊明,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
  • 对比: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对比,突出了他们的不同命运和历史评价。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评价的永恒性的认识。

意象分析:

  • 枯树:象征桓温,暗示其生命的终结和历史的评价。
  • 五柳:象征陶渊明,五柳是陶渊明的号,象征其隐逸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枯树”象征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B

  2. “五柳”在诗中象征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A

  3. 诗中的“九锡臣”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B

  4. 诗中的“柴桑骨”指的是谁的墓地?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桓温的相关历史记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张耒的这首诗对比,展现不同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历史评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晋书·桓温传》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妓席与杜牧之同咏 横吹曲辞。入关 秋霁 题青龙寺 乐静 赋昭君冢 旅次上饶溪 散花楼 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 连昌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枵腹从公 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孤峰突起 谘事 呵壁问天 低眉下首 羊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千头橘 包含某的词语有哪些 岩隐 弋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牟知 搜神夺巧 倚人庐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