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52
鹊桥仙(正月二十三日秀野堂作)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全诗翻译:
江边的梅花已凋零,蜡梅的蜜蜂也化去了,唯独缃梅在此独自绽放。
我不知道春天在哪里,试着去问那青青的杨柳。
小园中的幽静往事,依旧保留着京城的风味,斗草和分香的情景依旧如昔。
东风不要轻易送走扁舟,应该小心我的轻薄罗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彦端(约1070年-1130年),字子明,号秀野,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正月,正值春季的初期,诗人借梅花与杨柳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思考,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这首《鹊桥仙》通过描绘梅花和杨柳,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往事的缅怀。首句提到的“江梅仙去,蜡梅蜂化”,表现了冬天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梅花的凋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接着“只有缃梅呈秀”,缃梅的绽放则暗示着希望的存在,尽管冬天已经过去,但春天的脚步依然缓慢而又坚定。
诗中“试与问青青杨柳”,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渴求,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新生的期待与向往。小园的“幽事”和“中都风味”则引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生活细腻情感的珍视。
最后一句“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将春风与舟行结合,既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也暗示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惆怅。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对往事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情感深邃而富有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作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缃梅”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希望与新生
C. 过往的回忆
“东风莫谩送扁舟”中,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离别的哀伤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绝望
B. 渴望与期待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意象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