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桥仙(正月二十三日秀野堂作)》

时间: 2025-04-27 18:04:52

诗句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52

原文展示:

鹊桥仙(正月二十三日秀野堂作)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边的梅花已凋零,蜡梅的蜜蜂也化去了,唯独缃梅在此独自绽放。
我不知道春天在哪里,试着去问那青青的杨柳。
小园中的幽静往事,依旧保留着京城的风味,斗草和分香的情景依旧如昔。
东风不要轻易送走扁舟,应该小心我的轻薄罗袖。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梅:江边的梅花,通常指梅花的品种。
  • 蜡梅:一种常见的梅花,具有香气,常在寒冬中开放。
  • 缃梅:指缃色梅花,花色淡雅。
  • 青青杨柳:指春天时发芽的杨柳,象征生机。
  • 小园幽事:小园内的幽静事情,指往事的回忆。
  • 斗草:一种游戏,通常是用草制作的玩具。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
  • 扁舟:轻便的小船。
  • 罗袖:轻薄的衣袖,通常用丝绸或薄布制成。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常被用于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情操。
  • 杨柳:杨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作春天、青春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约1070年-1130年),字子明,号秀野,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正月,正值春季的初期,诗人借梅花与杨柳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思考,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鹊桥仙》通过描绘梅花和杨柳,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往事的缅怀。首句提到的“江梅仙去,蜡梅蜂化”,表现了冬天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梅花的凋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接着“只有缃梅呈秀”,缃梅的绽放则暗示着希望的存在,尽管冬天已经过去,但春天的脚步依然缓慢而又坚定。

诗中“试与问青青杨柳”,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渴求,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新生的期待与向往。小园的“幽事”和“中都风味”则引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生活细腻情感的珍视。

最后一句“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将春风与舟行结合,既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也暗示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惆怅。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对往事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情感深邃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梅仙去:梅花凋零,暗示冬天的结束,生命的流逝。
  • 蜡梅蜂化:蜡梅的蜜蜂离去,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只有缃梅呈秀:缃梅在此时绽放,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不知春在阿谁边: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不确定,突显了对生命的思考。
  • 试与问青青杨柳:向春天的象征杨柳探寻,表现对春天的期盼。
  • 小园幽事:小园内的往事,承载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斗草分香依旧:游戏的场景依然如昔,表现出对往昔的留恋。
  • 东风莫谩送扁舟:希望春风温柔地对待离别,暗含对春天的期待与人生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与春天的关系比喻生命的变化。
  • 拟人:东风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呼唤。
  • 对仗:结构上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
  • 杨柳:象征春天、生机与希望。
  • 小园:象征宁静的内心世界与美好回忆。
  • 东风: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缃梅”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希望与新生
    C. 过往的回忆

  2. “东风莫谩送扁舟”中,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离别的哀伤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绝望
    B. 渴望与期待
    C.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思念。
  • 晏殊的《浣溪沙》:以自然意象抒发情感,风格相似。

诗词对比:

  • 《鹊桥仙》 vs 《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鹊桥仙》更侧重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而《如梦令》则更强调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词学通论》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意象及情感。

相关查询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之作 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 池上逐凉二首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 和韩侍郎苦雨 孤山寺遇雨 晏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略胜一筹 提土旁的字 袭开头的成语 包含绢的词语有哪些 科计 龝字旁的字 棘围 幽囚受辱 声名狼籍 十字旁的字 眼中钉,肉中刺 霞张 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熟麻 课厉 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山河破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