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47
雁塔瑶簪
作者: 李士安 〔明代〕
花树似簪山,晴香高惹步。
纵有五湖来,不浮孤影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花树像簪子一样点缀着山峦,晴朗的天气中,花香四溢,吸引着行人驻足。而即使有五湖的美丽景色在眼前,孤独的身影依然不会浮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士安,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雁塔瑶簪》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雁塔瑶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自然美,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花树似簪山”,以形象的比喻将花树与簪子相联,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仿佛花树为山峦点缀,增添了春天的色彩。接着“晴香高惹步”,描绘了花香在晴朗的天气中弥漫,吸引行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愉悦而又轻松的氛围。
然而,诗的末尾“纵有五湖来,不浮孤影去”,则转向一种更为沉重的情感,尽管美丽的景色环绕在身边,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依然无法消散。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丽,又带有深邃的哲思,引发读者对孤独与自然关系的深思。诗人在美的享受中,似乎也在追问自我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形成了一种内外对照的情感张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感。美景与孤独之间的对立,形成了情感的张力,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树似簪山”中的“簪”指的是什么?
A. 照明灯
B. 插头发的饰品
C. 水边的花草
“纵有五湖来”中的“五湖”象征着什么?
A. 寂静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寂寞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孤独与渴望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深入理解《雁塔瑶簪》的美学内涵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