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5:58
自拂双眉黛,何曾惯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我轻轻拂去眉上的黛色,从未习惯于愁苦。如果让我像翠柳那样柔弱,恐怕难以承受秋天的凋零。
作者介绍:孙蕙兰,元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精致的诗歌和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女性的脆弱与坚韧。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愁苦的敏感与抵触。开头的“自拂双眉黛”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忧愁的拒绝,仿佛在说,她从未习惯于沉浸在愁苦之中。接着“若教如翠柳”则引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柳树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脆弱,隐喻着女性在社会压力及情感上的无奈。诗人用“便恐不禁秋”表达了对秋天的恐惧,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受,也是对自身命运的隐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出女性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脆弱与不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愁苦的拒绝与对脆弱的反思,表达了女性在生活中所承受的情感压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自拂双眉黛”中的“拂”意为:
A. 拍打
B. 敲打
C. 轻轻擦去
D. 拉扯
诗中“若教如翠柳”的“教”字可以理解为:
A. 教导
B. 如果
C. 允许
D. 教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孙蕙兰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压力的敏感与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内心的细腻与柔情。两者都体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世界,但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情感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