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七》

时间: 2025-05-10 06:25:58

诗句

自拂双眉黛,何曾惯得愁。

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5:58

原文展示:

自拂双眉黛,何曾惯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拂去眉上的黛色,从未习惯于愁苦。如果让我像翠柳那样柔弱,恐怕难以承受秋天的凋零。

注释:

  • 自拂:自己轻轻拂去。
  • 双眉黛:指眉毛上的黛色,古时用于修饰眉毛的颜料。
  • 何曾:何时、从未。
  • 惯得:习惯于,适应。
  • :忧愁、悲伤。
  • 翠柳:形容柳树的青翠,象征柔弱的生命。
  • 不禁秋:不能抵挡秋季的到来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蕙兰,元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精致的诗歌和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女性的脆弱与坚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愁苦的敏感与抵触。开头的“自拂双眉黛”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忧愁的拒绝,仿佛在说,她从未习惯于沉浸在愁苦之中。接着“若教如翠柳”则引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柳树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脆弱,隐喻着女性在社会压力及情感上的无奈。诗人用“便恐不禁秋”表达了对秋天的恐惧,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受,也是对自身命运的隐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出女性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脆弱与不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自拂双眉黛”:表达了诗人清新的自我形象,彰显出她对美的维护。
    2. “何曾惯得愁”:对愁苦的拒绝,表现出一种清醒与坚决。
    3. “若教如翠柳”:柳树象征柔弱,暗喻女性的脆弱。
    4. “便恐不禁秋”:对命运的担忧,表露出内心的焦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比作翠柳,象征柔弱与脆弱。
    • 拟人:通过柳树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愁苦的拒绝与对脆弱的反思,表达了女性在生活中所承受的情感压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双眉黛:象征着美丽与女性的自我修饰。
  • 翠柳:象征脆弱,预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易逝。
  • :象征着衰落与失落,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自拂双眉黛”中的“拂”意为: A. 拍打
    B. 敲打
    C. 轻轻擦去
    D. 拉扯

  2. 诗中“若教如翠柳”的“教”字可以理解为: A. 教导
    B. 如果
    C. 允许
    D. 教训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士祯《桃花扇底江南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孙蕙兰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压力的敏感与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内心的细腻与柔情。两者都体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世界,但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情感厚度。

参考资料:

  • 《元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畔 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修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 吊唐俞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其二叠石 王龙图知江陵 夜渔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元政上人游终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雕风镂月 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积小成大 立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主办 仙貌 旷日离久 五脏 戈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包含家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割爱见遗 川字旁的字 蹑脚蹑手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莲船 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