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00
沁园春·待月楼观剧
作者: 陆震 〔清代〕
太息人生,亟早为欢,何事营营。
看风清月白,能无快意,歌香舞艳,谁不钟情。
银烛初烧,铜壶未滴,手把金卮倚画屏。
频回首,念当年此夜,我在吴陵。
豪华公子知名。曾几度开筵坐水亭。
羡吴娘十五,臻臻楚楚,燕姬二八,袅袅婷婷。
比似而今,诸郎如玉,一样风流正妙龄。
魂消处,问此身何在,彷佛蓬瀛。
全诗翻译:
人生苦短,应该早些寻欢作乐,何必忙忙碌碌地追逐名利。看那清风明月,怎能不让人心中快意,歌声舞姿,谁能不为之倾心?银烛刚点燃,铜壶尚未滴酒,手握金杯倚在画屏旁。频频回首,想起当年今夜,我在吴陵的情景。那些豪华公子都声名显赫,曾几度在水亭开宴。羡慕吴娘才华横溢,楚楚动人,燕姬年方二八,轻盈婀娜。与今日相比,诸位公子如同美玉,风流倜傥,正值妙龄。魂游处,问我此身何在,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震,清代诗人,擅长律诗和词,作品多描绘生活情趣和自然美,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繁华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观剧的场景,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开头以“太息人生”引入,传达了人生苦短的哲理,紧接着转入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出诗人对往昔欢乐的向往。通过描绘清风明月、歌舞升平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特别是对吴娘和燕姬的描写,既表现了青春的美丽,也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最后以“魂消处,问此身何在”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快乐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青春美好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诗中“魂消处,问此身何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待月楼观剧》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