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陶者》

时间: 2025-05-07 08:48:29

诗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29

原文展示: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陶器制作的过程中,已经把门前的泥土用尽,屋顶上连一片瓦都没有。虽然我双手不沾泥土,却仍然可以在豪华的高楼大厦中安居。

注释:

  • 陶尽:指陶土用完,表示陶器的制作过程。
  • 门前土:指家门前的泥土,象征着与土地、生活的密切关系。
  • 屋上无片瓦:意为房屋没有完整的屋顶,反映出贫困的生活状况。
  • 十指不沾泥:形容人不从事体力劳动,生活较为优越。
  • 鳞鳞:形容众多而密集的样子,暗示大厦的雄伟。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确的典故,但反映出宋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生活状态。陶工虽用尽泥土,却象征着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反映出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云溪,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和文化繁荣时期,但社会阶层差异明显,诗人通过对陶工的描绘,表达了对劳动者艰辛生活的同情与思考。

诗歌鉴赏:

《陶者》一诗通过简单的语句,展现了劳动与富贵之间的鲜明对比。诗人以“陶尽门前土”开篇,既强调了劳动者的辛苦,也暗示了社会的冷漠。接下来“屋上无片瓦”则进一步凸显了这种艰辛与贫困的状态。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则揭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即使不亲自参与劳动,也能享受安逸的生活。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思,既有对劳动者的同情,也有对社会不公的反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出对劳动的尊重与对社会的批判,彰显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陶尽门前土:说明陶工的辛苦工作,泥土被用尽,暗示着经济的窘迫。
  2. 屋上无片瓦:体现出生活条件的艰苦,连基本的住房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3. 十指不沾泥:暗示有些人不需亲自劳动,却能享受富裕的生活。
  4. 鳞鳞居大厦:描绘出高楼大厦的壮丽,反映出社会的贫富差距。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劳动者与富人生活的对比,突出社会阶层的差异。
  • 隐喻:陶工的工作象征着底层劳动者的辛苦与边缘化。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劳动者的同情,反映了社会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忽视,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陶土:象征着劳动与创造。
  • 瓦片:代表居住的基本条件,象征着生活的保障。
  • 大厦:象征着财富与权力,反映社会的分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尽门前土”意指什么?

    • A. 陶工的辛苦
    • B. 生活的富裕
    • C. 自然的美丽
  2. “屋上无片瓦”描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富裕
    • B. 贫困
    • C. 适中
  3. “十指不沾泥”说明了什么?

    • A. 劳动者的辛苦
    • B. 不劳动而享受
    • C. 生活幸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反映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隐逸生活,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均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表达对社会底层的同情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反愁 采桑子 题潘晓庵斗酒百篇小像 采桑子 其十四 采桑子 其六 采桑子 其五 得句 采桑子 其三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二 秋闺 采桑子 其一 蕊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旦过僧 混潡 犬字旁的字 镂金错采 中原板荡 耳刀旁的字 不出户,知天下 贞下起元 鳥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包含蹄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芦的词语有哪些 犯颜极谏 遗贼 彐字旁的字 招谏匦 进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